倦客萧萧两鬓秋,柳丝无力绊归舟。
晓风落叶辞高树,夜月行人在别洲。
千里关河乡国梦,一江烟浪古今愁。
雁声过尽青天阔,却忆同登望海楼。
【注释】
- 倦客:指长期漂泊的游子。萧萧:形容头发疏落、稀少的样子。两鬓秋:指两鬓的头发已白,秋天来临了。2. 柳丝无力绊归舟:形容柳树的枝叶随风飘摇,无力地拉住行船,使得船只无法前行。3. 晓风落叶辞高树:早晨的风轻轻地吹过,使落叶纷纷落下,告别高高的树木。4. 夜月行人在别洲:晚上月光下的行人站在离别的洲渚上。5. 千里关河乡国梦:表示对故乡的思念,梦中回到千里之外的家乡。6. 一江烟浪古今愁:形容江河中的烟雾和波浪像古人的忧愁一样连绵不断。7. 雁声过尽青天阔:大雁的叫声在天空中回荡,直到声音消失,留下一片宽阔的天空。8. 却忆同登望海楼:回忆起过去曾一起登上望海楼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是寄给北山的友人,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经历,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迷茫。全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
首句“倦客萧萧两鬓秋”,直接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和年龄。“倦客”一词表达了诗人长期漂泊在外的疲惫和厌倦;“萧萧”则形容其两鬓已白,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年岁增长的景象。两句合在一起,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诗人的形象——一位历经沧桑、白发苍苍的游子,他正站在秋高气爽的河边,凝视着远方。
第二句“柳丝无力绊归舟”,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助。“柳丝”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而“无力”则强调了诗人内心对于归宿的渴望。这句诗通过描写柳丝无力地拖拽着船只,隐喻出诗人心中对于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过往岁月的无尽追忆。
第三句“晓风落叶辞高树”,描绘了诗人在清晨时分,看着风中摇曳的树叶轻轻飘落的场景。这里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寥。落叶象征着生命的消逝,也暗示着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怀。
第四句“夜月行人在别洲”,则转入夜晚的描写。月光下,诗人独自行走在离别的洲渚上,周围寂静而冷清,唯有月光陪伴着他。这句诗通过月光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忧郁与哀伤。
最后两句“千里关河乡国梦,一江烟浪古今愁”,则是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千里关河”象征着遥远的距离和无尽的思念,而“乡国梦”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故乡的向往与回忆。同时,“一江烟浪古今愁”则进一步将这种情感扩展到更广阔的时空背景之中,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长河中无数相似情感的共同体验和共鸣。
尾句“雁声过尽青天阔”与首联形成呼应,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怀念。随着大雁南飞的声音渐渐消失,留给诗人的是一片宽广的天空和无尽的遐想。这既是对过去时光的回顾,也是对未来旅程的展望,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整首诗以景入情,情景交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故乡的眷恋与回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