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排闼来,周遭自环翠。
俗眼少见之,一览忘世味。
平生三径心,盍早赋归计。
纵落尘土居,不与草木敝。
公馀事幽寻,清风拂衣袂。
最喜轩中人,所挹多爽气。
蓬蒿天地宽,万境发诗思。
白云未能闲,时出过窗几。
檐雨听夜语,池草生春媚。
山灵若相知,好风为裂眦。
馀光虽力挽,回次那得致。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慎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西山排闼来,周遭自环翠
  • “西山排闼来”形象地描绘了西山的壮观景象,仿佛山峦在门外迎接人们的到来。“周遭自环翠”则表达了周围环境的美丽和清新。
  1. 俗眼少见之,一览忘世味
  • “俗眼少见之”意味着这美景只有少数人能看到,而大多数人只能通过世俗的眼光来看待。“一览忘世味”则表达了一旦置身于这美丽的景色中,人们就忘记了尘世的烦恼和世俗的纷扰。
  1. 平生三径心,盍早赋归计
  • “平生三径心”指的是诗人一直以来向往隐居生活的心境。“盍早赋归计”则是在思考是否应该尽早实现这个愿望。
  1. 纵落尘土居,不与草木敝
  • “纵落尘土居”表示即使生活在尘世之中,也能保持清高的品质。“不与草木敝”则是强调即使在物质上受到污染,也不会失去原有的美好品质。
  1. 公馀事幽寻,清风拂衣袂
  • “公馀事幽寻”指的是在公务之余去探寻自然之美。“清风拂衣袂”则形容风拂过衣袂,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1. 最喜轩中人,所挹多爽气
  • “轩中人”指的是在挹翠轩中的人或物,这里指的是他们所带来的清新气息。“所挹多爽气”则是说这些人物或事物给人带来了许多清爽的感觉。
  1. 蓬蒿天地宽,万境发诗思
  • “蓬蒿天地宽”形容自然界广阔无垠,充满了生机。“万境发诗思”则是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的诗思被激发了出来。
  1. 白云未能闲,时出过窗几
  • “白云未能闲”指的是白云飘浮不定,无法停下来休息。“时出过窗几”则是说有时云朵会从窗前飘过。
  1. 檐雨听夜语,池草生春媚
  • “檐雨听夜语”描述的是夜晚雨声滴落在屋檐上的情景,听起来像是在诉说着夜的故事。“池草生春媚”则是说池塘边的草开始发芽,春天的气息已经悄然而至。
  1. 山灵若相知,好风为裂眦
  • “山灵若相知”是指如果山有灵性,它们会理解人的心意并与之相通。“好风为裂眦”则是说如果山有感情的话,它们会用好风来表达它们的感激之情。
  1. 馀光虽力挽,回次那得致
  • “馀光虽力挽”意味着尽管余晖的光芒很微弱,但仍然努力想要挽回。“回次那得致”则是说这样的努力是无法达到目的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西山、自然景观以及人与自然的互动进行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的“西山”、“翠”、“清风”、“爽气”、“万境”、“白云”、“檐雨”、“池草”等意象都充满了诗意,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审美追求。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富有哲理思考的诗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