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崖何蟠回,尝为隐君宅。
孰谓人琴亡,松风正萧瑟。
花闲雪英舞,鹿去岩泉冽。
经声草堂迥,天香中夜发。
月落山气深,清猿啸亦绝。
如何人外迹,轻为世网别。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技巧和结构等。
首联“苍崖何蟠回,尝为隐君宅。孰谓人琴亡,松风正萧瑟。”苍崖盘曲盘旋,曾是隐者的住所,谁知如今人已离去,只剩下风吹松涛的萧瑟之声。
颔联“花闲雪英舞,鹿去岩泉冽。”“花闲”即指花落之后,“雪英”即指雪花飘零时的景象,“鹿去”即指鹿群离去。这两句是写山中景色。诗人描绘了春末夏初时节,山中的景致:花儿已经凋谢,但雪花还在空中飞舞;鹿儿也离开了山林,泉水也变得清凉起来。
颈联“经声草堂迥,天香中夜发。”诗人在山中修行,晚上听到远处传来梵音经声,抬头望去只见夜空中飘散着阵阵幽香。
尾联“月落山气深,清猿啸亦绝。”“清猿”是指山中猿猴,因猿猴喜欢高处,所以猿猴们经常栖息在高处,这里指山顶。尾联是说:月亮落下山头,山间的雾气越来越浓,这时山中传来了清猿的哀鸣声,声音也渐渐消失。
译文:
苍崖多么曲折盘旋,曾作过隐者居住的宅院,谁知道如今人迹已杳,只留下风吹松涛的萧瑟声。
花儿已经落尽,白雪飘飘如舞;鹿儿也离开山林,泉水变得清凉。
山寺的钟声远远传来,夜空中弥漫着阵阵清香。
月亮落下山头,山间雾气越来越浓;清猿哀鸣声声不绝,声音也逐渐消失了。
赏析:
全诗以苍茫的山景开篇,接着描写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最后又回到现实,表现了作者对名利场的厌倦和对山林自然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