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载天庭出一魁,一魁岂是利名媒。
熙宁如叶庸人耳,南渡惟张君子哉。
胪唱若为调众论,囊封正要看人才。
千年青史芬芳远,过眼浮荣付傥来。
【注释】
三载:三年。天庭:天子之庭,即朝廷。出一魁:指科举中第,得一状元。一魁,指状元。岂是利名媒:难道是名利的媒介吗?熙宁:宋神宗年号(1068—1077)。叶:比喻庸人。南渡:指宋高宗时。张子:指南宋名臣张俊。胪唱:科举考试结束后,由皇帝在太庙前宣读录取名单,称为“胪唱”。囊封:指科举及第者所得的封赏。看人才:观察、选拔人才。千年青史芬芳远:意谓历史长河中,那些被载入青史的人,他们的事迹和品德是那么地芬芳,流传久远。过眼浮荣付傥来:意谓那些短暂而易逝的荣华富贵,如同过眼的云烟,不值得追求。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送别的同时,对吴魁君谋叔告去朝中任职表示祝福,并劝勉他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为一时得失所困扰。全诗意脉贯通,结构严密,语言精炼,耐人寻味。
首联“三载天庭出一魁”,是说吴奎经过三年的苦读,终于高中状元,成为天下人的楷模。这里的“天庭”,是指朝廷的殿堂;“出一魁”指的是科举中状元。这里的意思是,吴奎经过了三年的努力,终于在朝廷的殿堂上脱颖而出,成为状元,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颔联“熙宁如叶庸人耳,南渡惟张君子哉”,是对吴奎的赞美。这里的“熙宁”,指的是宋代神宗时期的年号(1068—1077);“叶”比喻平庸的人;“张”则是南宋名臣张俊的字。这句意思是,像神宗那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的朝廷需要更多的像张俊这样的君子。这里的意思是,现在的朝廷需要更多的有才能、有品行的人才,而不是那些平庸的人。
颈联“胪唱若为调众论,囊封正要看人才”,是诗人对吴奎的期望。这里的“胪唱”,是科举考试结束后,由皇帝在太庙前宣读录取名单;“囊封”,是科举及第者所得的封赏。这句意思是,在科举考试结束后,皇帝会宣布录取名单,这个榜单就是用来调整大家的议论的;而真正能决定一个人命运的还是看他是否有真正的才华和德行,因此,吴奎要好好地珍惜这个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德行。
尾联“千年青史芬芳远,过眼浮荣付傥来”,是诗人对吴奎的忠告。这里的“青史”,是指历史上记载着人们业绩的书籍;“芬芳”,是形容香气四溢;“傥来”,是形容短暂的、易逝的。这句意思是,历史的长河里,那些被载入青史的人们,他们的事迹和品德都是那么地芬芳,流传久远;而那些短暂而易逝的荣华富贵,就如同过眼的云烟,不值得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吴奎的经历和品质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重视和对成功与否的看法。诗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在于他的出身和地位,而在于他的才能和德行;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有意义的,而不是为了一时的得失而奔波忙碌。这种思想,体现了诗人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