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名节太峥嵘,洪魏同时俱有声。
斥去不妨为宝庆,出来亦只做端平。
事师如子何为谄,植党旁人笑好名。
婺女谏官良解事,正邪辨析极分明。
诗句释义:
- 西山名节太峥嵘:指的是山名(西山)的节操和声望非常高,如同峥嵘一般。
- 洪魏同时俱有声:指南宋时期,胡铨在任吏部员外郎时弹劾秦桧,被贬到静江军,与张浚、岳飞等同时被贬,但都各有名声。
- 斥去不妨为宝庆:表示即使被斥退,也可以像贾似道那样成为“宝庆贤宰”。
- 出来亦只做端平:表示即便复出,也只是像赵汝愚一样成为“端平同列”。
- 事师如子何为谄:表示对待老师要像对待儿子一样恭敬,为什么要谄媚。
- 植党旁人笑好名:表示建立朋党之人会被旁人嘲笑。
- 婺女谏官良解事,正邪辨析极分明:表示婺州的谏官李光很懂得事理,能够分辨是非。
译文:
西山的名节太峥嵘,洪魏同时俱有声。
斥责无妨是宝庆,出来也只做端平。
对待老师若子般恭敬,为何谄媚?
建立朋党之人会被嘲笑。
婺州谏官李光很了解事理,分辨是非非常清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叹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政治事件的评论,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现象的看法。诗人通过对比历史人物的行为和言论,揭示了当时的官场风气和个人品德的重要性。
首句“西山名节太峥嵘”中的“西山”可能是指代特定的人物或事件,这里的“名节”则代表了这个人的政治立场和道德品质。诗人用“峥嵘”一词来形容他的声望,意味着他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具有极高的威望和影响力。
“洪魏同时俱有声”表明胡铨和张浚、岳飞等人都是南宋时期有声望的重要政治人物,他们的政治观点和行为方式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诗人在这里通过比较他们的事迹,表达了对当时政治风气的担忧。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批评了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谄媚上司的人,以及那些建立朋党的小人。诗人认为,这些人的行为不仅损害了自己的名誉,还影响了整个社会的风气。
最后两句则是对婺州谏官李光的评价。诗人称赞他为人正直,能够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为国家的利益着想。同时,他也强调了是非观念的重要性,认为在面对不同的政治观点和行为时,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为权势所动。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当代政治现象的分析,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和政治风气的深刻思考。同时,诗人的语言也充满了诗意和美感,使得这首诗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有艺术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