虏马秋来健,吴侬水底藏。
荻花江面冷,草色岸头荒。
扬子真天险,淮南尽日忙。
边隅今夜甲,吾愿莫飞霜。

注释

1 江上一首:指的是作者在江上的一首诗。

  1. 虏马:指北方的战马。
  2. 秋来健:表示秋天来临,北方战马更加健壮。
  3. 吴侬:指生活在江南地区的人们。
  4. 水底藏:表示在水下深处隐藏。
  5. 荻花: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这里可能是指长江边或湖泊边。
  6. 江面冷:形容江水寒冷。
  7. 草色:指草地的颜色。
  8. 岸头荒:形容岸边荒芜。
  9. 扬子:长江下游的一个地名,此处可能是指长江下游地区。
  10. 天险:自然形成的天然屏障,如山、河流等。
  11. 淮南:古代中国的一个地理区域,位于今天的安徽北部和江苏南部。
  12. 尽日忙:一整天都非常忙碌。
  13. 边隅:边缘部分,这里指边境地带。
  14. 今夜甲:指今晚的战甲,即穿上战甲。
  15. 吾愿莫飞霜:我的愿望是不要受到战争的伤害。

译文

江上一首,虏马秋来健,吴侬水底藏。
荻花江面冷,草色岸头荒。
扬子真天险,淮南尽日忙。
边隅今夜甲,吾愿莫飞霜。

赏析

这首诗以“江上一首”开篇,表达了诗人对于江上风景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首句“虏马秋来健”,描述了北方向南方迁徙的战马在秋季的到来变得更加健康。第二句“吴侬水底藏”,则描绘了南方人在江水中的生活状态,他们在水底下生活得非常隐秘。这两句诗分别从北方和南方的视角,展现了两地不同的自然景观和生活方式。

接下来的诗句中,“荻花江面冷”,“草色岸头荒”,进一步描绘了江水的寒冷以及岸边的荒凉景象。这些景象不仅体现了季节的变化,也反映了战乱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扬子真天险,淮南尽日忙”两句则是对地理位置的描写和对战争状况的描述。扬子江(长江下游)被描述为一个真正的天然屏障,而淮南地区则是整天都在忙碌之中。这里的“尽日”,强调了战争的持续和紧张。

最后两句“边隅今夜甲,吾愿莫飞霜”表达了作者的愿望,希望战争能停止,不要给自己带来伤害。这里的“边隅”指的是边境地区,“今夜甲”指的是穿上战甲,即穿上战甲准备战斗。而“莫飞霜”则是希望自己能够避免受到战争的伤害,不被战争所伤。

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地理位置,以及对战争的描述和自己的心愿,展现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