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命诛求下户贫,抗章恳白上官嗔。
与其重敛毒千室,宁以深文中一身。
吏务循良邦有赖,士虽贫贱气宜伸。
空烟亭下桃花水,好送扁舟欲去人。
新昌留别一首
奉命诛求下户贫,抗章恳白上官嗔。
与其重敛毒千室,宁以深文中一身。
吏务循良邦有赖,士虽贫贱气宜伸。
空烟亭下桃花水,好送扁舟欲去人。
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的意境和含义:
- 第一句:“奉命诛求下户贫” 描述了诗人受命于上级,执行对贫困家庭的惩罚性征税任务。这里的“下户贫”指的是社会地位较低的家庭或穷人,而他们往往是税收政策的重点目标。这种描述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财富分配的不平等,以及官员在执行任务时的冷酷无情。
- 第二句:“抗章恳白上官嗔” 揭示了诗人面对上级命令时的抗争态度。这里的“上官嗔”意味着上级官员因为收到诗人的申诉而感到愤怒或者恼怒。这一句表达了诗人不愿意盲目执行不公正的命令,而是选择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 第三句:“与其重敛毒千室,宁以深文中一身” 是整首诗的核心思想。诗人认为,与其让整个社区遭受沉重的税收负担,不如自己承担这些负担。这里的“中一身”意味着牺牲个人利益来保护他人,展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 第四句:“吏务循良邦有赖,士虽贫贱气宜伸” 进一步强调了官员的职责和道德的重要性。诗人通过这句话表明,如果官员能够坚守诚信和公正,那么国家和社会就会更加繁荣稳定。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士人阶层的期望,即即使在经济条件不佳的情况下,也应保持尊严和操守。
- 第五句:“空烟亭下桃花水,好送扁舟欲去人” 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桃花盛开的亭台旁边,一叶扁舟静静地等待着即将离去的人。这里的“空烟”和“桃花水”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稍带忧伤的氛围,而扁舟的意象则象征着诗人即将离开这个充满回忆的地方。这一句既表现了景色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它不仅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更是一种对道德、正义和个人价值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值得我们在欣赏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人生智慧和道德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