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壁归师愤已平,黄河戍役又虚声。
人言万事总由命,天设五材难去兵。
国有典刑元老在,地无形势大江横。
西风若得淮南信,烦致空山慰客情。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赏析诗歌语言,主要是从遣词造句、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角度进行。答题时先指出运用了何种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为什么运用这种手法及表达了什么情感或意境即可。本题要求考生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和戴倅韵寄苗侯一首。
灵壁归师愤已平,黄河戍役又虚声。
人言万事总由命,天设五材难去兵。
国有典刑元老在,地无形势大江横。
西风若得淮南信,烦致空山慰客情。
【译文】
灵壁归师的怨愤已经平息,黄河边戍守的将士又徒有虚名。
人们说万事全凭命运安排,上天创造的五方材料难以被征发。
国家有贤明的元老大臣辅佐,土地没有山川形势可以凭借。
如果西风吹动淮南的消息,烦请使者到空山中慰问我。
【注释】
①戴倅:戴为地名,今安徽省宿州市境内。倅即副将。
②“愤”一作“恨”。
③戍役:驻守边疆的军役。这里指驻守黄河一带的军役。
④“元老”:指元老大臣。
⑤“势”一作“地”。
⑥《淮南子·览冥训》:“西风之不竞兮,胡能而自北?回风且颓兮,顾何所薄?”
【赏析】
这是一首赠答诗。诗人在赠答中倾诉自己内心的悲苦,希望友人能够理解他的遭遇,并安慰他的处境。
首联是说自己虽然受到冤屈,但经过斗争终于平反。诗人在诗的前两句中用“愤”字概括了自己一生的遭遇,表达了对现实不满的情绪;“平”字则表明自己的冤仇得到了昭雪。这两句以“愤已平”开头,与后文所说的“天设五材难去兵”、“国有典刑元老在”相应,表现了诗人对朝廷重用贤才的坚定信念和对邪恶势力的蔑视。
颔联的意思是:人们常说一切事情都是命中注定的,上天既然创造了五方的材料,那么征发士兵也就没有必要了。“人言万事总由命”,意思是说人的遭遇和结局都有一定的原因,不能随意改变。“天设五材”,意思是说上天既然要制造出五方的材料,那么征发士兵也就没有必要了。诗人在这里用“人言”、“天设”来强调自己的观点,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不可更改。“难去兵”,意思是说由于天生就有五方的材料,所以征发士兵就变得没有必要了。这里的“难”字,既表示征发士兵的必要性,也表示征发士兵的困难性,更表现了诗人的无奈之情。
颈联的意思是:国家有贤明的元老大臣辅佐,他们治理国家有方,百姓安居乐业。“元老”是指国家的重臣,这里指那些为国家治理做出过贡献的人。他们为国家治理做出了贡献,使国家稳定繁荣,百姓生活安定。“地无形势”意思是说国家没有险要的地势,无法防守敌人。这里的“地”指的是国家的土地,“形势”指的是地势、地势。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国家缺少地形险要的地势,无法防守敌人。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国家缺乏战略防御能力的感受。
尾联的意思是:如果西风吹动淮南的信使到来的消息,麻烦你把我送到空山中去慰劳我的孤寂。“淮南”指的是当时的政治中心——京城。诗人在这里用“淮南信”来暗示自己的政治地位。“烦致空山慰客情”,意思是说我请你把我送到空山中去慰劳我的心情。“空山”指的是深山之中,远离喧嚣的地方。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请把你送到深山之中,让我得到片刻的宁静。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达方式,传达了自己的内心情感。
全诗通过对自己一生的遭遇进行回顾,表达了自己对现实不满的情绪以及希望得到朋友安慰的愿望。诗人在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