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檐十尺庇堂东,疏漏从来尽是蓬。
日影碎如秋叶下,雨声洒似夜船中。
竹因蠹尽多垂地,箬到枯时半掩空。
此处想非人所竞,众雄应是不来攻。
蓬屋一首:
长檐十尺庇堂东,疏漏从来尽是蓬。
日影碎如秋叶下,雨声洒似夜船中。
竹因蠹尽多垂地,箬到枯时半掩空。
此处想非人所竞,众雄应是不来攻。
注释:
蓬屋:简陋的房屋,形容屋子简陋狭小。
长檐:屋檐很长。
十尺:十分之十,大约一丈。
庇:遮蔽。
堂东:堂前。
疏漏:这里指窗户和门的缝隙。
蓬:蓬乱,形容风吹雨打的样子。
日影:阳光照射下的光影。
秋叶:秋天落下的树叶。
雨声:雨水落下的声音。
竹因蠹(dù):竹子因为蠹虫而腐朽,比喻竹子被蛀蚀。
多垂地:竹子已经垂到了地面上。
箬(ruò):一种用竹皮制成的包物。
箬到枯时:箬草干枯的时候。
半掩空:一半遮住了天空。
此处:这里指的是蓬屋所在的这个地方。
想非人所竞:想来这里并不被人所争夺。
想:猜想。
应是:应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一间简陋而充满生活气息的蓬屋的观察和想象,表达了他对这种简朴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感。首句“长檐十尺庇堂东”,诗人通过描述屋檐的长度和位置,展现了蓬屋的特点;次句“疏漏从来尽是蓬”,则进一步描绘了蓬屋被风雨侵蚀的景象;第三句“日影碎如秋叶下,雨声洒似夜船中”,则将日影、秋叶、雨声等自然元素与蓬屋相结合,形成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最后一句“竹因蠹尽多垂地,箬到枯时半掩空”,则是对蓬屋周围环境的进一步渲染,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间简陋却充满生活气息的蓬屋之中。整首诗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