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逢柳色,忽过野桥西。
坐石看潮长,隔花闻鸟啼。
地随芳草尽,树与夕阳齐。
不是桃源路,行人亦自迷。
【注释】
出门逢柳色:春天外出,看到杨柳的绿色。
忽过野桥西:忽然经过郊外的一座小桥。
坐石看潮长:坐在石头上观看潮水涨起来。
隔花闻鸟啼:隔着花草听到鸟的叫声。
地随芳草尽:大地随着春天的到来而变得茂盛。
树与夕阳齐:树木和夕阳一样高大。
不是桃源路:这并非是桃花源的路。
行人亦自迷:行人也因此迷失了方向。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天郊行的田园诗。全诗以“春日郊行”为线索,描绘了诗人踏青途中所见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联“出门逢柳色,忽过野桥西”,写诗人在春天外出时,迎面遇见满眼的绿柳色,突然经过一座野桥。这里运用了“逢”、“忽过”等词,表现了诗人的轻松愉悦心情。
颔联“坐石看潮长,隔花闻鸟啼”,写诗人坐在石头上看潮水涨起,隔花丛听见鸟儿叫声。这里通过“坐石”、“看潮”、“隔花”等细节,展现了一幅生机盎然、和谐宁静的画面。
颈联“地随芳草尽,树与夕阳齐”,写大地随着春天的到来而变得茂盛,树和夕阳一样高大。这里通过“地随芳草尽”和“树与夕阳齐”等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尾联“不是桃源路,行人亦自迷”,写这不是桃花源的路,行人因此迷失了方向。这里通过“不是桃源路”、“行人亦自迷”等转折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宁静,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了更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