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东南第一王,眼看此地六兴亡。
东缘有酒登京口,西为无鱼忆武昌。
非复虎臣陪殿上,空馀猩鬼泣祠旁。
何年并建琅玡庙,共对淮山草木长。
吴大帝庙,曾是东南第一王
六次兴亡见证英雄豪情
东缘酒香登京口,西为武昌忆无鱼
虎臣殿上空余鬼,猩鬼祠旁泣长流
何时并建琅琊庙,淮山草木共长久
译文:
吴大帝庙,曾是东南第一王。看着这里经历了六次兴亡。东边的墙上有酒的香味,登上京口;西边的无鱼让人回忆起武昌。已非昔日的虎臣陪殿上,只剩下猩猩在祠堂旁哭泣。何时能一起建立琅笽庙,共同对着淮山草木生长?
注释:
- 吴大帝:指孙权,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
- 东南第一王:指的是孙权在东南地区的影响力和地位。
- 六次兴亡:孙权统治期间,吴国曾经历过六次重要的军事和政治变革。
- 瓜桥埠村:位于场口镇上沙村和瓜桥埠村交界处,是古代一个重要的内陆货物外运码头。
- 琅笽庙: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是孙权建立的一座纪念性的庙宇。
- 三叩首:航行船只从码头经瓜江入富春江经过吴大帝庙江段时,船民们会向神庙敬拜三次以示敬畏。
- 无鱼:指武昌,即现在的湖北省武汉市。
- 虎臣:孙权手下英勇善战的将领,如周瑜、吕蒙等。
- 殿上:指孙权的宫殿或朝廷。
- 猩猩:传说中一种凶猛的动物,此处用来象征邪恶和恐惧。
- 并立:同时建造两座庙宇,以示对两位帝王的尊重。
- 共对:共同面对,形容两个地点之间的距离较近。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吴大帝庙的描绘,展现了孙权作为一位英明而伟大的君主的形象。诗中的“六次兴亡”和“东缘无鱼”反映了孙权统治期间的政治变革和军事斗争,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孙权功绩的怀念和敬仰。诗中的“东缘有酒登京口”和“西为武昌忆无鱼”则是通过具体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事件,进一步描绘了孙权的统治范围和影响力。最后一句“何年并建琅笽庙,共对淮山草木长”,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孙权的精神能够永存人间,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