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梅市梅家墺,总得嘉名为子真。
张禹孔光俱已矣,岂无遗迹但埃尘。
谒子真祠
梅山梅市梅家墺,总得嘉名为子真。
张禹孔光俱已矣,岂无遗迹但埃尘。
【注释】
谒子真祠:拜访子真先生祠堂。子真,即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晋朝彭泽县(今江西省景德镇市东郊)人。曾做过彭泽令、征西参军等官,后弃官归隐田园。
梅山梅市梅家墺,总得嘉名为子真。
梅山梅市,指庐山。“墺”,同“崖”。“总”是“总是”的意思。这句说梅山梅市的梅家崖上,永远流传着对陶渊明的美好赞誉和怀念。梅家崖在庐山东南,有“梅屋”、“梅亭”等名胜。
张禹孔光俱已矣,岂无遗迹但埃尘。
张禹(57年至89年),字子文,东汉时沛国丰邑(今江苏徐州市丰县)人,西汉时期的丞相、开国功臣之一,因与王莽作斗争而被杀。孔光(前163—前74年),字子夏,鲁国人。他任西汉成帝刘骜的老师,封关内侯。汉哀帝死后,大臣们想立中山王箕子之子刘婴为皇帝。大臣们怕新帝即位后会像王莽一样暴亡,所以想拥立年幼的皇孙刘欣继位,并派大臣去迎接。这时孔光也来劝谏,但被拒绝。后来,有人告发孔光欲立刘欣为帝,于是便将孔光逮捕入狱。不久,孔光自杀了。
【赏析】
此诗首句写诗人来到庐山,看到山上有一处风景很美的地方,叫做“梅家墺”。这里的“梅”指的是庐山,“家”指的是一个家族。次句写这个家族世代相传都称赞陶渊明。“总得”意思是“一直”“总是”,“嘉名”是指美好的名声。第三句用张禹、孔光的例子说明这个家族的人都是正直廉洁的人。他们虽然去世很多年了,但他们的事迹仍然留在人间,只是被尘埃掩盖了。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先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