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下当年忆教忠,此身卜与弃捐同。
睿思夜半忧民切,羞见东窗日半红。
【题解】:此诗作于诗人被贬至顺宁(治所在今贵州宣威)的途中,时为元统元年(1333)。
膝下当年忆教忠,此身卜与弃捐同。
膝下指妻儿,当年指早年,忆教忠指早年对妻子儿子的教育。此身指自己,卜与弃捐同是说自己将像弃官一样,离开朝廷。
睿思夜半忧民切,羞见东窗日半红。
睿思,深思。夜半指深夜时刻,忧民切指深夜里深深思考国家大事,为民担忧。羞见东窗日半红,羞见,羞愧,指因自己深夜忧国忘家而感到羞耻。东窗,指东屋,这里比喻自己的住所或居处。日半红,即“日薄红”,太阳偏西。
赏析:此诗作于元统元年(1333),诗人自云南经四川、贵州到达顺宁(今云南宣威),途中有感而作。首联回忆早年对妻儿的教育及辞官归隐之事;颔联写深夜忧国忘家,为民担忧的情怀;颈联写深夜忧国忘家,为民担忧,以致羞见家人,担心他们受到牵连;尾联抒发因忧国忘家而羞见家人的愧疚之情。全诗以忧国忘家之情贯串始终,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关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