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公最繁盛,子孙十三支。
默数半凋零,坐愈成伤悲。
学不足赢粮,贫或无置锥。
先君尚有言,孙谋敢忘贻。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送三八弟归九江:送别你返回九江。

燕公最繁盛,子孙十三支:燕公家族最为兴旺。

默数半凋零:默默叹息着,看着这些已凋落的枝桠,有一半了。

坐愈成伤悲:坐着也愈发感到悲哀,悲伤之情越发浓烈。

学不足赢粮:学问不足以支撑往返的费用,连粮食也不够。

贫或无置锥:贫穷甚至没有一尺长的锥子。

先君尚有言,孙谋敢忘贻:先父还有话要说,我们子孙应当铭记并付诸行动。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用沉痛的笔触描绘了兄弟间离别的伤感。“燕公”,指作者的远祖,这里借指作者自己。“燕公最繁盛,子孙十三支”,燕公家族最为兴旺,子孙繁衍为十三支,是当时社会的繁荣昌盛之写照。然而,“默数半凋零,坐愈成伤悲”,“默数半凋零”指在默默地数着那些凋零的枝叶,“坐愈成伤悲”,坐着也会感到更加悲伤,因为看着这些已经凋零的枝桠,有一半了,而“坐愈”,则暗示着时间推移、岁月流逝,这种感伤之情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加剧。“学不足赢粮”,学问不足以支撑往返的费用,连粮食也不够,这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对弟弟前途的担忧。“贫或无置锥”,贫困甚至没有一尺长的锥子,进一步揭示了生活的窘迫与艰难。“先君尚有言,孙谋敢忘贻”,先父的话犹在耳旁:“子孙应当铭记并付诸行动。”这是对兄弟俩的勉励和期望。全诗以燕公的兴盛与凋零作对比,抒发了兄弟间相互慰藉、相互劝勉的情感。

【答案】

燕公最繁盛,子孙十三支。默数半凋零,坐愈成伤悲。学不足赢粮,贫或无置锥。先君尚有言,孙谋敢忘贻。

注释:

①燕公:指作者的远祖,这里借指作者自己。②繁盛;兴旺,繁盛。③孙谋:指作者的子孙。④贻:遗留。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燕公家族的兴衰,反映了封建社会家族观念和功名思想对人们的毒害。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兄弟们的深情厚意以及对燕公家族的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