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丰一世师,才识鲜其比。
斯文张朱氏,称许异诸子。
不肯趋权门,南走雁山死。
嗣子尚勉旃,兴大庶有以。
【注释】
送三八弟归九江:送我三八弟归九江。三八弟,即张九龄的第三个儿子张九皋,字元方,号三八。九皋少孤贫,有至行,以孝闻名,官至尚书左丞、太子少傅,封渤海郡公,卒年五十八。义丰一世师:你是我的一世之师。义丰,指张九龄自己,因曾任相国,故云“义丰”。朱氏:《汉书·儒林传序》:“《周官》《仪礼》十七篇,汉兴失佚,后得而复失者六篇。”颜师古注:“今所存者十七篇也。又《七略》有《乐经》,武帝时征为博士,兵卫侍从数百人,孔子老死不能记忆文字,况于亡失之后,安得见之乎?”后汉郑玄注:“今所存者十七篇也。”此以“十七诗”指儒家经典。称许异诸子:被众人称赞。称许,赞颂。诸子,指当时的文人学士。权门:权贵之家。趋:奔走;趋附。南走雁山死:向南奔走雁山而死。雁山,在江西九江县北。张九龄任江州刺史,与九皋同乡,故云“南走雁山”。嗣子:继承人。尚勉旃:勉励他。勉旃,勉力。兴大:复兴大业。庶:或许。有以:有所凭借。
【译文】
你是我的老师,才识比那些文人学士更出众,被众人称赞和敬仰。你不向权贵的门第奔去,向南奔走雁山而死。继承你事业的人要努力啊,复兴大业或许有希望了。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别友人,既表达了对他的深厚情谊,又有对其前途的美好祝愿。全诗感情真挚,语言流畅,富有文采。
首联写张九龄是自己的老师,他的才能学识胜过其他文人学士,被众人所称赞。这一句是诗人对朋友的评价。
颔联写张九龄不随俗逐流,不去权贵之府作客,而是选择去南方的雁山殉节而死。这是对张九龄的赞颂。
颈联写朋友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应该勉励他。这是对朋友的劝慰。
尾联写朋友的儿子应该振兴家业,或许能实现复兴大业的愿望。这是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