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忠定公,为宋作柱石。
扶日起东南,擎天补西北。
戎和不肯受,国蹙欲日辟。
坐收两河心,可制百年狄。
谁能七十日,有此功赫奕。
汪黄信血指,老桧甘愧色。
云胡张赵间,不使虎而翼。
循环起丁未,运至丁未极。
成书遗后代,曰此寄庵力。
思皇陈了翁,直谏少与匹。
大科得闻孙,不救元符阨。
谠议竟莫伸,嗟哉有何益。
令人读遗事,一饭三叹息。
某昔守樵川,尊俎折群贼。
乌洲聚名胜,花阴满光泽。
通鉴揭纲目,国录为刊刻。
嗟嗟斯文丧,吾道有馀脉。
感伤念理乱,同事异今昔。
新从姑苏归,疾病久成癖。
齐云标杰阁,鹊桥记归宅。
伟哉子章子,为我得佳客。
母是了翁孙,身为寄庵适。
相求不相值,访我茅山侧。
父昔仕九江,横金悲易箦。
稿葬官路旁,过者为心恻。
指囷与倒廪,纵性何所得。

【注释】:

天生忠定公,为宋作柱石。

扶日起东南,擎天补西北。

戎和不肯受,国蹙欲日辟。

坐收两河心,可制百年狄。

谁能七十日,有此功赫奕。

汪黄信血指,老桧甘愧色。

云胡张赵间,不使虎而翼。

循环起丁未,运至丁未极。

成书遗后代,曰此寄庵力。

思皇陈了翁,直谏少与匹。

大科得闻孙,不救元符阨。

谠议竟莫伸,嗟哉有何益。

令人读遗事,一饭三叹息。

某昔守樵川,尊俎折群贼。

乌洲聚名胜,花阴满光泽。

通鉴揭纲目,国录为刊刻。

嗟嗟斯文丧,吾道有馀脉。

感伤念理乱,同事异今昔。

新从姑苏归,疾病久成癖。

齐云标杰阁,鹊桥记归宅。

伟哉子章子,为我得佳客。

母是了翁孙,身为寄庵适。

相求不相值,访我茅山侧。

父昔仕九江,横金悲易箦。

稿葬官路旁,过者为心恻。

指囷与倒廪,纵性何所得。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借李兄谒扬州帅之事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现实社会的深切忧思。诗中通过赞颂忠定公的功绩、感叹历史变迁以及表达自己的忧虑等,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

首先来看第一句“天生忠定公,为宋作柱石”。这里称赞了一个历史上著名的忠臣——南宋忠定公(岳飞),认为他是宋朝的重要支柱。这一句话既体现了作者对于忠诚和责任的重视,也暗示了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

接下来的句子“扶日起东南,擎天补西北”,描绘了一个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这里的“扶起”一词,不仅表达了英雄挺身而出的豪情壮志,也暗示了他为国家付出的代价。而“擎天补西北”则形象地表达了这位英雄为国为民所做出的伟大牺牲。

接下来的几句“戎和不肯受,国蹙欲日辟。坐收两河心,可制百年狄”,进一步描绘了这位英雄为国家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这里提到了“戎和不肯受”,意味着国家在面对外部压力时,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受外界干扰。而“坐收两河心”,则表明他为国家赢得了宝贵的和平时期,使得国家得以休养生息。最后一句“可制百年狄”,强调了他为国家所做的贡献将长久地影响后世。

诗歌中并没有完全表达出对这位英雄的敬仰之情,而是继续深入探讨了他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如“谁能七十日,有此功赫奕”和“汪黄信血指,老桧甘愧色”,这两处表达了对于这位英雄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历史的深深感慨。

最后两句“云胡张赵间,不使虎而翼。循环起丁未,运至丁未极”,则是诗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历史上的许多事件都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而这些原因都源于人性的弱点。同时,诗人也指出了这些事件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可能会影响到未来的世代。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深刻理解。诗人通过赞颂忠定公的功绩、感叹历史变迁以及表达自己的忧虑等方式,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