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天阁在人何在,偃月堂深恨亦深。
不见洛阳图白发,但知郿坞积黄金。
直言动便遭罗织,举目宁知有照临。
炙手附炎俱不见,可怜泥泽满墙阴。

【注释】

格天阁:在陕西西安。人何在:指唐朝灭亡后,长安城中的百姓流散到外地,无家可归。

偃月堂:指秦氏住宅。秦桧为相时建造。

洛阳图:指《洛神赋图》,东晋画家顾恺之画,描绘洛神与曹植幽会的故事,后人常以“洛神”指代美女。

郿坞:秦桧父子的私宅,在今陕西省眉县西南,地近古郿国。

罗织:指陷害、诬陷。

炙手附炎俱不见:比喻权贵们权势熏天而不知悔改,仍受人们所厌恶。

泥泽:地名,汉宣帝葬于杜陵,其地多沼泥,故名。唐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迁至长安城东南郊,后因水患改为今址。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六年(811)。当时白居易在长安任左拾遗,与刘禹锡等同官;同时,刘禹锡也曾任监察御史。两人都是唐王朝的忠臣,曾先后上表反对过藩镇割据,但都遭到贬谪。诗人通过写自己的处境来抒发感慨,表达对当政者的不满以及自己的愤激心情。全诗四段,前三段写自己的遭遇;末段抒发感慨。

首句写自己处境,用反语。格天阁在陕西西安,人在长安,说明长安城中已无自己的容身之所;偃月堂是秦氏旧宅,也是自己的家,深恨亦深,说明家中已经没有亲人,只有满腔悲愤。这两句是第一段,写自己在长安城中的处境。中间三句写自己被贬后的情况。洛阳是东晋都城,《洛神赋图》又是东晋顾恺之的名作,所以这里借指自己曾为东晋效力而受到排斥,现在又遭逢不幸。郿坞是秦桧父祖的私宅,在今天陕西眉县西南,离长安不远,这里借指自己曾为秦氏效命而被冷落。直言动便遭罗织,举目宁知有照临,炙手附炎俱不见,可怜泥泽满墙阴。这三句是第二段。说直话就会遭人陷害,抬头看看周围,哪里还能找到可以依靠的人?权势熏天却不知道悔改,仍然受到人们的厌恶。权贵们权势熏天却不知道悔改,仍受人们所厌恶。

末段抒情,抒发感慨。炙手附炎俱不见,可怜泥泽满墙阴,这是对自己处境的形象描写。炙手附炎俱不见,意思是像热烘烘的手那样炙手可热的权力人物都看不见了,这两句既表达了自己对权贵们的痛恨,也表明了自己虽身处逆境,但决不向恶势力低头屈服的决心,同时也暗含着诗人自己的命运也将如此。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