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令班南海,蛮兵避郁林。
天涯柱分界,徼外贡输金。
坐失奸臣意,谁明报国心。
一棺忠勇骨,漂泊瘴烟深。
五哀诗马伏波
汉令班南海,蛮兵避郁林。
天涯柱分界,徼外贡输金。
坐失奸臣意,谁明报国心。
一棺忠勇骨,漂泊瘴烟深。
注释:
- 汉令班南海,蛮兵避郁林:汉朝时曾派班超去南海(今广东、广西一带)治理,但蛮兵却避开了这里,郁林县位于岭南,是古代通往南越的要道。
- 天涯柱分界,徼外贡输金:天涯是指边疆的界限,柱指的是边界的标志物,这里指边关。
- 坐失奸臣意,谁明报国心:坐失表示没有抓住机会,奸臣意是指奸臣的意图。
- 一棺忠勇骨,漂泊瘴烟深:棺材里的是忠于国家、勇猛无畏的马援的遗骨,他生前在南方抗击过少数民族入侵,但死后却漂泊在瘴气浓密的山林之中。
赏析:
这首诗是《五哀诗》中的第五篇,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马援的追忆和赞颂,表达了对忠诚和勇敢的赞美之情。
首句“汉令班南海,蛮兵避郁林”,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马援奉命前往南海(今广东、广西一带)治理的场景,但蛮兵却避开了这片土地,这反映了马援在当地的影响力和威信。
次句“天涯柱分界,徼外贡输金”,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马援在边疆的重要作用,他像一根支柱一样稳固地守护着边疆。而“徼外贡输金”则表明了他的功绩不仅在于维护边疆的安全,还体现在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上。
第三句“坐失奸臣意,谁明报国心”,诗人感叹马援未能抓住良机,为国家效力的机会被奸臣所利用。这句也反映了马援虽然忠诚于国家,但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他的忠心并未被理解和重视。
第四句“一棺忠勇骨,漂泊瘴烟深”,诗人以马援的遗骸为例,表达了对他的哀悼和敬仰之情。他的忠勇之骨虽已被安葬,但他生前的足迹却依然留在了这片土地上。而“漂泊瘴烟深”则描绘了他身后凄凉的景象,反映了他对国家的贡献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
整首诗通过马援的历史形象,表达了对忠诚与勇敢的赞美之情。诗人通过对马援生平事迹的回顾和反思,引发了对当时政治环境的反思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那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的英雄们,让他们的功绩得以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