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徒为洁,幽兰未谓芳。
穷羞事令尹,疏不忘怀王。
冤骨消寒渚,忠魂失旧乡。
空馀楚辞在,犹与日争光。

诗句释义

1 “白玉徒为洁”:白玉本指纯净无瑕的美玉,这里比喻屈原的人品高洁。但在这里,“徒”字表达了对屈原虽然清白但遭受非议(如“令尹”、“怀王”等)的遗憾和无奈。

  1. “幽兰未谓芳”:幽兰通常代表高洁的品质,但在这里,“未”字强调了屈原的高洁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可或赞赏。

  2. “穷羞事令尹”:这里的“穷羞”可能指的是在政治腐败的环境中感到羞愧,屈原因直言进谏而受排挤,感到耻辱和羞愧。

  3. “疏不忘怀王”:尽管疏远了君主,但屈原始终没有忘记他的君王——楚怀王。这句表达了屈原对国家和君王深切的忠诚。

  4. “冤骨消寒渚”:屈原被放逐后,他的遗体最终葬在了远离家乡的地方,这象征着他的政治理想与个人命运的悲剧结局。

  5. “忠魂失旧乡”:屈原的忠魂已经无法回到他的故土楚国,这表明他的忠诚和牺牲未能得到回报,反而导致了个人的悲剧。

  6. “空馀楚辞在”:尽管身处逆境,屈原依然留下了不朽的作品《离骚》,这代表了他对楚国文化的传承和对真理的追求。

  7. “犹与日争光”:即使身处逆境,屈原的精神和作品仍然能够像太阳一样照亮黑暗,激励后人。

    译文

    白玉只是徒然洁净,幽兰未必芬芳。
    穷困时羞耻于侍奉令尹,疏远时不忘怀王。
    冤魂消散在寒渚,忠魂迷失在故乡。
    唯有楚辞流传,仍与日光争辉。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屈原的“白玉”和“幽兰”,表达了对他高洁品质的赞美,同时也揭示了他在政治斗争中的悲剧遭遇。诗中“屈平”既是对诗人屈原的直接称呼,也暗含着对他的敬仰和怀念。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屈原的忠诚、智慧和悲剧命运,以及他留给后世的文化和精神财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