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天地客,处世若浮休。
岂有生长在,只知名可留。
露沾寒草晚,风啸白杨秋。
地下求文友,应从顾陆游。
【注释】
又代孙检讨:这是诗人自指其为孙检讨的诗。
人为天地客,处世若浮休:人生如在天地之间作客,随波逐流地生活着,像水上的萍草一样无根无依。
岂有生长在,只知名可留:哪有能永远生长的东西?只能留下名声。
露沾寒草晚,风啸白杨秋:傍晚时分,露水打湿了寒草;秋风呼啸,吹动着白杨树,发出阵阵悲鸣声。
地下求文友,应从顾陆游:地上的人追求文人雅士,应当从顾恺之(字长康)和陆机(字士衡)这两位画家入手。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的大画家,擅长绘画人物肖像。陆机是西晋著名文学家,擅长文辞。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嘉元年(424)春。当时诗人年方三十,任御史中丞、江陵相,正处在宦途得意之际。此诗是诗人自谦之作,说自己虽然身处人世间,但如同飘荡的浮萍,没有固定的居所。他感叹自己无法在世上留下名望,只有留下名声而已。
诗人说“露湿寒草晚,风啸白杨秋”,表现了他对于官场的厌倦和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也表现出他的清高和超脱。他渴望像顾恺之和陆机那样隐逸山林,远离尘嚣,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要想隐居,就必须要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土地。因此,他在结尾处写道:“地下求文友,应从顾陆游。”意思是说,想要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就应该从顾恺之和陆机这样的大画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