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冠蔼蔼从平津,东阁由来盛众宾。
终始何尝忘教育,高卑曾不间疏亲。
共陪樽俎无虚日,空喜溪山得主人。
白雪屡歌殊未和,自知羞愧后车尘。

这首诗是杜甫写给友人的,表达了他与友人共度时光的喜悦和对友人的赞美。以下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

  1. 儒冠蔼蔼从平津:儒冠指的是古代读书人的帽子,蔼蔼形容其颜色鲜明,平津可能是地名,这里指朋友的住所或聚会的地方。
    译文:你的帽子(象征着学识与地位)光彩夺目,你常常在平津这个地点出现,与我们相聚。

  2. 东阁由来盛众宾:东阁通常指的是主人的住处,盛众宾表示主人家中宾客众多。
    译文:你经常在你的东阁中招待众多宾客。

  3. 终始何尝忘教育:终始表示始终,教育在这里可能是指学习或者教化。
    译文:无论何时何地,你从未忘记教育和培养我们。

  4. 高卑曾不间疏亲:高卑表示地位的高低,疏亲可能是指亲近的人或关系较远的人。
    译文:无论谁的地位高低,你从未忽视过亲近的人和关系疏远的人。

  5. 共陪樽俎无虚日:樽俎是古代酒器和食物,无虚日表示每一天都有人陪伴在一起。
    译文:你总是与我们一起喝酒吃饭,没有一天是空过的。

  6. 空喜溪山得主人:溪山可能是指自然风光,得主人表示得到了主人的青睐或欣赏。
    译文:虽然我只是偶尔得到你的喜爱和欣赏,但我也感到非常荣幸。

  7. 白雪屡歌殊未和:白雪可能是指冬天的雪景,屡歌表示多次唱诵、吟咏。
    译文:虽然我多次唱诵这首诗,但它似乎从未能得到你的回应和赞赏。

  8. 自知羞愧后车尘:自知羞愧意味着自己意识到了羞愧,后车尘表示跟随在车后面尘土飞扬。
    译文: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后,我感到羞愧,就像跟随在车后尘土飞扬一样。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对友人的一种赞美之情。通过描述朋友的高尚品德和慷慨大度,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同时,诗中的“共陪樽俎”、“空喜溪山得主人”等句子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和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