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著声闻酒便狂,它州浪走不归乡。
谁曾缚汝安用解,彼自无创勿误伤。
探月拾针传妄语,安居暇食赖先王。
但令时世如三代,达磨从他面向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所作。诗中描绘了达磨(即菩提达摩)的形象,以及他对世俗世界的不屑和对佛法的执着追求。

第一句“呷著声闻酒便狂”描述了达摩在听到禅宗的消息后,饮酒而醉,表现出他对于世俗生活的放纵和不羁。

第二句“它州浪走不归乡”则描绘了他漂泊在外,不留恋家乡的生活态度。这一句也反映了达摩对于世俗名利的超然物外。

第三句“谁曾缚汝安用解”表达了达摩对于被束缚的思想和行为的不屑一顾,他认为自己无需被束缚,因为他本身就是自由的。

第四句“彼自无创勿误伤”则是达摩对于自己的修行状态的评价,他认为他自己没有伤害他人的想法,也不会被别人所误解。

第五句“探月拾针传妄语”则描绘了达摩对佛法的虔诚和执着,他试图通过探索月亮、捡起针来传播佛法,但这种行为被认为是虚妄的。

第六句“安居暇食赖先王”则表达了达摩对古代帝王的敬仰之情,他认为古代帝王们能够安居乐业,享受食物,这与他自己的修行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七句“但令时世如三代”则是达摩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他认为如果世间能够像古代的夏商周三代那样太平,那么他就愿意放弃自己追求真理的决心。

最后一句“达磨从他面向墙”则是达摩对于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妥协,他选择了面对墙而坐,象征着他对世俗生活的彻底放弃。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达磨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他对世俗生活的不屑和对佛法的执着追求。诗中的达磨是一个独立自主、自由自在的形象,他不受世俗观念的束缚,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同时,他也面临着现实与理想的冲突,最终不得不选择面对墙而坐,以表达他对世俗生活的无奈和妥协。整首诗充满了禅宗思想的精髓,通过对达磨形象的塑造,传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真谛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