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小香黄珠颗垂,结成洛邑重霜时。
相公和气陶群物,不是寒温变土宜。

【注释】

席君:指王光远。洛城: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种金橘:在洛阳种橘子。结六实:结了六个橘子。以其四献:把四个橘子拿来献给太师。开府太师:官名,是宰相的别称。招三客:请三个客人来赏。以:用。记奇事:记述这件奇特的事。光:作者自谦之词。窃不自揆:我私自不能自量。辄依高韵:就模仿这首长诗的韵脚来写。纪奇事:记述这件奇特的事。光窃:我私下里,自己说自己。不自揆:不能自己控制。辄:随意,随便的意思。依:依照。高韵:高超的韵律。

【赏析】

这首诗是王光远为好友杨元素(字公权)在洛阳种的金橘树而作的咏物诗。王光远在诗中描绘了友人种金橘时的情形、金橘生长的情况以及友人对金橘的喜爱之情,并以此抒发自己内心的喜悦与感慨。全诗语言清新,富有生活气息,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受。

首句“席君从于洛城种金橘今秋始结六实”,交代了友人种金橘的地点和时间。席君即王光远,他与朋友一同到洛阳城种下了金橘树。秋天到来,金橘开始结出六个果实。

第二句“圆小香黄珠颗垂”,描绘了金橘的形状和颜色,使读者仿佛能够看到一个个圆润可爱的小橘子,散发着淡淡的香气,黄色的果实像珍珠一样挂在枝头。

第三句“结成洛邑重霜时”,描述了金橘成熟的季节是在寒冷的冬季,此时洛阳城内已经降下了一场大雪。这里的“重霜时”指的是冬天,因为洛阳地处暖温带,冬天有降雪的现象。

第四句“相公和气陶群物,不是寒温变土宜”,则赞颂了杨元素善于调和万物的能力。这里用“和气”来形容杨元素的性情温和,能够调和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而“寒温变土宜”则是指气候的变化会影响土壤的性质,但杨元素却能够适应这种变化,让金橘在寒冬时节也能茁壮成长。

第五、六句“不是寒温变土宜,其四献开府太师招三客以赏之留守相公时赋诗以纪奇事”,进一步赞美了杨元素的智慧和才干。他不仅能够调和万物,还能够邀请三位贵宾前来欣赏金橘之美。同时,还创作了一首咏物诗,记录了这一奇事。这里的“留守相公”指的是唐代的官职名称,相当于今天的省长或者市委书记。而“时赋诗以纪奇事”则是指杨元素当时为了纪念这件奇特的事情而创作了一首咏物诗。

整首诗通过描绘金橘的生长过程和杨元素的才能与品德,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敬佩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受和对友情的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