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公金陵来,神韵自孤秀。
京华三十春,高节愈幽茂。
烜赫公卿门,道俗日奔走。
自非趣尚合,一息不相就。
慷慨贤豪士,波溢千金富。
蔬饭苟有馀,秋毫未尝受。
嚣呶不可变,坚白如琼琇。
居然尚愁寂,终厌尘土臭。
忽思香炉云,荟蔚冠孤岫。
振衣寻昔游,烟霞宛如旧。
络木藤蔓长,攫石松根瘦。
瀑泉响夜壑,乳管添春窦。
茅茨荫方丈,宴坐度清昼。
几席雨奇花,阶除驯猛兽。
方知物外乐,回视人寰陋。
慎勿露声光,愚迷将辐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归乡庐山的祝福和对他清高品格的赞美。
我们来看第一句:“哲公金陵来,神韵自孤秀。”这里的“哲公”指的是李白的朋友、好友李守哲,他来到金陵(今江苏南京),他的才华和气质自然显得与众不同,如同孤独而清新的花朵。
第二句:“京华三十春,高节愈幽茂。”这里的“京华”指的是繁华的京城,“三十春”可能是指李守哲在京城度过了三十多年的时光。他的高洁品德愈发醇厚,如同幽静的草木。
第三句:“烜赫公卿门,道俗日奔走。”这句描述了李守哲虽然出身于高贵的家族,但却不追求权位和财富,而是过着简朴的生活,与世俗保持距离。
第四句:“自非趣尚合,一息不相就。”这里的“趣尚”指的是志向和兴趣,如果两人的兴趣不合,那么即使在一起也会感到遗憾。
第五句:“慷慨贤豪土,波溢千金富。”李守哲是一个慷慨大方、有远见卓识的人,他的智慧和才能使他富有。
第六句:“蔬饭苟有馀,秋毫未尝受。”这里描绘了他清贫的生活,即使是粗茶淡饭也能满足,但他从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贿赂和礼物。
第七到第九句是对李守哲性格和行为的进一步描述:“嚣呶不可变,坚白如琼琇。居然尚愁寂,终厌尘土臭。”他的性格倔强,不屈不挠,他的品格坚贞洁白,如同美玉。他喜欢宁静的山林生活,不喜欢尘世的喧嚣。
第十到第十三句描绘了庐山的自然景色:“忽思香炉云,荟蔚冠孤岫。”他突然想起了庐山的美景,那里云雾缭绕,山峰耸立,宛如仙境中的孤峰。
第十四到第十七句描写了他在庐山的生活:“振衣寻昔游,烟霞宛如旧。”他振衣而起,回忆起过去在庐山游玩的情景,那些美好的景致仿佛还在眼前。
最后几句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期望和祝福:“络木藤蔓长,攫石松根瘦。瀑泉响夜壑,乳管添春窦。”他期待着李守哲能继续他的清高品格,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李守哲的赞美,展现了李白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的向往。同时,诗中也体现了李白对名利看得很轻、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