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岁家淮南,常爱风土美。
悠然送君行,思逐高秋起。
巢湖映微寒,照眼正清泚。
低昂蹙荷芡,明灭萦葭苇。
银花鲙肥鱼,玉粒炊香米。
居人自丰乐,不与佗乡比。
况得良吏来,倍复蒙嘉祉。
君为太学生,气格已英伟。
登科如拾遗,举步歘千里。
毋嫌位尚微,观政此为始。
尊公久场屋,上国困泥滓。
岂不重相离,念子勉为理。
当令佳誉新,烨烨满人耳。
高堂虽在远,闻之足为喜。
何必羞三牲,然后称甘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崔尉的不舍之情,以及对家乡风土的热爱。
首句“弱岁家淮南”,描绘了作者小时候在淮南生活的场景,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二句“常爱风土美”,进一步表达了他对家乡风土的赞美和喜爱。
第三句“悠然送君行”,描述了他送崔尉离开的情景,表现出他对崔尉的关心和不舍。
接下来的句子“巢湖映微寒,照眼正清泚”,描绘了巢湖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他对家乡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
第五句“低昂蹙荷芡,明灭萦葭苇”,描绘了池塘中的荷叶、芦苇等植物的生长状态,表现出他对家乡生态环境的热爱。
接下来的句子“银花鲙肥鱼,玉粒炊香米”,描绘了家乡的饮食文化,表达了他对家乡美食的向往之情。
第十句“居人自丰乐,不与佗乡比”,表达了他对家乡人民生活的幸福和满足,认为他们的生活品质远高于其他地方的人们。
第十一句“况得良吏来,倍复蒙嘉祉”,表达了他对家乡有优秀官员治理的欣慰之情。
第十二句“君为太学生,气格已英伟”,称赞了崔尉的才华和气质。
第十三句“登科如拾遗,举步歘千里”,表达了崔尉即将获得功名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望。
第十四句“毋嫌位尚微,观政此为始”,鼓励崔尉要有远大的志向,不要因为职位不高就放弃追求。
第十五句“尊公久场屋,上国困泥滓”,表达了崔尉的父亲在官场上的艰辛和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岂不重相离,念子勉为理”,表达了作者对崔尉父母的担忧和对他的期望。
最后两句“当令佳誉新,烨烨满人耳”,表达了作者对崔尉的美好祝愿,希望他的名声能够传遍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