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兵欲下阴山,寒烽远过萧关。
将军贵轻士卒,几人回首生还。
【注释】
塞:边塞,边境。阴山:山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萧关:古关名,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贵:看重,重视。生还:活着回来。
【赏析】
《塞上》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边塞诗。此诗描绘了边地军营中的紧张景象和将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以及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全诗四句,每句七字,一韵到底,读起来铿锵有力,有如战鼓催征。
首句“胡兵欲下阴山”,点出了战事的背景和地点。“欲下”二字,表明了敌人的进攻意图,为后文写战斗作了铺垫。“阴山”是古代北方的一个要塞,位于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这里既是战场,又是边防要地,因此敌人才会如此急切地想要发动进攻。这里的“阴山”并非指一般的山峦,而是指历史上著名的阴山山脉。阴山山脉位于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北部,是一道重要的天然屏障,对于保卫中原地区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当胡兵准备攻打阴山时,他们的心情应该是既激动又紧张的。
第二句“寒烽远过萧关”,进一步描绘了战场的情况。“寒烽”是指戍边将士点燃的烽火,用来传递敌情或报告安全。“萧关”是古代的一个关隘,位于今天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这里地势险要,是通往西域的重要关口。由于地处边远地区,这里的气候寒冷,烽火燃烧时会散发出一股寒气,所以被称为“寒烽”。这句诗通过描绘烽火远传的景象,表达了战场上紧张的气氛和将士们对敌人的警惕。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让人不禁为将士们的命运担忧。
第三句“将军贵轻士卒,几人回首生还”,进一步揭示了战争中的人性问题。“将军”指的是统帅或高级将领,他们是军队的最高领导。“士卒”则是指普通的士兵,他们是执行任务的主体。在这个句子中,“将军”和“士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将军们往往更加重视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而忽视了士兵的感受和生命安全。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使得士兵们在战斗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将军们却能够轻易地回到自己的领地。这不禁让人深思:为什么在战争中会出现如此悬殊的待遇?是因为人性的贪婪、自私还是社会的不公?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最后一句“几人回首生还”,则是对整个战争的总结性描写。这句话表达了将士们在战斗中所付出的代价和牺牲。虽然他们努力奋战,但最终能够生还的人却寥寥无几。这里的“生还”不仅仅是指一个人活着回来了,更是指他们能够在这场生死攸关的战争中幸存下来。这样的描写让人感到深深的痛惜和无奈,也让人对战争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和反思。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边地军营中的紧张景象和将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以及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通过对胡兵的进攻、寒烽远传、将军重于士卒以及士卒生还等细节的描绘,诗人深刻地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问题,如人性的贪婪、社会的不公正等,引发了读者对这些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