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胸中万顷宽,照人英采玉峰寒。
难蟠凛凛虹蜺气,易舍峨峨獬豸冠。
秋在石渠同过雁,春回江渚却鸣鸾。
由来内外俱行道,达者何曾异辙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诗中描绘了任秘监(即任洪)的风采,表达了对其深厚的友谊和敬仰之情。

首句“夫子胸中万顷宽”,以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任秘监(即任洪)宽广的胸怀。这里的“万顷”指的是广阔无垠的胸怀,“宽”则表示其胸怀宽广如海洋。

第二句“照人英采玉峰寒”则是赞美任秘监如同玉峰般英俊潇洒,气质清冷。这里的“玉峰寒”形容其高洁的气质和才华。

第三句“难蟠凛凛虹蜺气,易舍峨峨獬豸冠”进一步描绘了任秘监的形象。这里的“虹蜺气”形容其气势磅礴,难以阻挡;“峨峨獬豸冠”则形容其威严庄重,如同古代的法官一般,执法严明。

第四句“秋在石渠同过雁,春回江渚却鸣鸾”则是通过对比来赞美任秘监的才德。这里的“石渠”指的是科举考试,“秋在石渠”表示任秘监曾在秋天参加科举考试;“江渚”则是指江边的小洲,春天时江边景色宜人,而“春回江渚却鸣鸾”则形容任秘监在春天时仍然才华横溢,如同鸾鸟一样鸣叫。

第五句“由来内外俱行道,达者何曾异辙看”是整首诗的总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任秘监无论是在内在修养还是在外在行为上,都是遵循道德准则的人。因此,那些追求名利的人往往与高尚的道德标准相去甚远。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任秘监的描绘,展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才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任秘监深深的友情和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艺术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