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锦绣裹肝肠,思涌秋涛溢海塘。
曾向囊中明的砾,却来句里得清凉。
妙因目击初无语,神与天通自发光。
欲识至音还太古,湖江道术两相忘。
和建王颐真庵
夫君锦绣裹肝肠,思涌秋涛溢海塘。
曾向囊中明的砾,却来句里得清凉。
妙因目击初无语,神与天通自发光。
欲识至音还太古,湖江道术两相忘。
注释:
- 夫君锦绣裹肝肠:夫君(这里指的是建王),他的才华就像锦绣一样包裹着肝肠。
- 思涌秋涛溢海塘:思绪如同秋天的波浪般汹涌澎湃,仿佛要溢出大海的池塘。
- 曾向囊中明的砾:曾经在口袋中的明亮的石头。
- 却来句里得清凉:却在这诗句里找到了清凉之感。
- 妙因目击初无语:美妙的原因在于目睹了这一切。
- 神与天通自发光:神明与天地相通,自然发出光芒。
- 欲识至音还太古:想要认识这种最美妙的声音,还需要回到太古的时代。
- 湖江道术两相忘:湖江的道术和遗忘都相互忘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建王才华的诗歌。首句“夫君锦绣裹肝肠”,形容建王的才华如同华丽的锦绣一般,令人赞叹不已。次句“思涌秋涛溢海塘”,则描绘出了建王思绪如秋天的波涛般汹涌澎湃,仿佛要溢出整个海洋的池塘。接着两句“曾向囊中明的砾,却来句里得清凉”,表达了诗人对于建王才华的深深敬仰,他的作品就像是从口袋中掏出的明亮石头,让人心生清凉。
诗的后半部分则更多地表现了诗人对于建王才华的赞美之情。“妙因目击初无语”,“神与天通自发光”,这些句子都充满了对建王才华的赞美之情。最后一句“欲识至音还太古”,则表明了诗人对于建王才华的深深敬意,他希望能够认识这种最美妙的声音,并希望它能够回到最原始的状态。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建王才华的伟大和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