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足佳致,心远地自偏。
斫去苍苔纹,得此清泠泉。
湛然不容滓,于以明性天。
肯复以童儿,见诮韩公篇。
注释:
萧萧足佳致,心远地自偏。
萧萧:形容风声,这里指山风吹动松涛的声音。
佳致:优美的景色。
心远地自偏:心境超脱,所以身处偏僻之地也感到快乐。
斫去苍苔纹,得此清泠泉。
斫去:砍除。
苍苔纹:青苔。
清泠泉:清凉的泉水。
湛然不容滓,于以明性天。
湛然:清澈的样子。
不容滓:不掺杂任何杂质。
性天:本性、天性。
于以:因此;用来。
肯复以童儿:难道再像小孩子那样幼稚无知。
见诮韩公篇(qíng qiáo hán gōng piān):被讥笑为像韩愈的《进学解》中所写的那些幼稚无知的孩子们。见《韩昌黎全集·进学解》。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水之趣的小诗,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画,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之情。首句”萧萧足佳致”,用萧萧风声来比喻山间松涛之声,生动而形象地描绘了山间自然风光的美好。次句”心远地自偏”,则进一步抒发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心境,表明了诗人追求自然,远离尘世喧嚣的高尚情操。第三句”斫去苍苔纹”,描绘了诗人砍伐青苔,露出泉水的景象,表现出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珍惜。第四句”湛然不容滓”,则是对前两句的具体化,强调了山泉清澈透明,没有丝毫杂质的特点。最后一句”于以明性天”,表达了诗人通过亲近自然,洗涤心灵,从而达到了明净纯真的境界。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描绘出山水之美,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山水之趣的短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之情和追求。诗人用萧萧风声来比喻山间松涛之声,生动而形象地描绘了山间自然风光的美好。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的一种超凡脱俗的心境,以及对自然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