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管城不脱帽,只羡夫君诗法好。
怡云剥啄到云寮,始知春风属此老。
忆昔代匮持钧衡,红尘瘦马太忙生。
自从得请归吾里,常与鹿豕为群行。
有时片月随杖屦,飘飘洒洒欲仙去。
去寻杖锡四明中,听取怡云末后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译文”,要求考生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走笔次韵寄平元衡”:我挥笔写下这首诗,寄给平元衡。元衡即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不脱帽”指白居易晚年仍保持简朴的生活作风,“夫君诗法好”,赞扬其诗才之高。

“怡云剥啄到云寮”:在怡云亭下敲门进入白云庵。“剥啄”,敲门的声音,语出《后汉书·逸民传》:“陈留太守成翊闻先生名,遣吏往迎,至,则怡云剥啄而入。”怡云庵,地名,位于白云岩下,唐代时已建有庵堂,为僧人居住之地。“属此老”,是说白云庵的住持。“此老”指平元衡。

“忆昔代匮持钧衡”:回忆昔日担任宰相,掌握大权。“代匮”,指代理宰相。“持钧衡”,掌管国家的政务。“红尘瘦马太忙生”,“红尘”指尘世。“瘦马”,喻指自己。“太忙生”,形容自己过于操劳。

“自从得请归吾里”:自从得到皇帝的召命回到家乡。“得请”,得到皇帝的召命。“吾里”指自己的家乡,也就是长安。

“常与鹿豕为群行”:经常与鹿、猪等动物为伍同处。“鹿豕”,指野兽。“为群行”,意为在一起生活。

“有时片月随杖屦”,“杖屦”,拄杖步行。“飘飘洒洒”,行走飘忽不定的样子。“欲仙去”:像仙人一样飘然而去。

“去寻杖锡四明中”,“四明”,地名,即今浙江宁波鄞县。“杖锡”,拄着竹杖行走。“四明中”,即在四明地区行走。

“听取怡云末后句”:倾听怡云寺最后一联的佳作。“末后句”,指最后一句的意思或诗的结尾。

【答案】

走笔次韵寄平元衡(白居易)

年来管城不脱帽,只羡夫君诗法好;

怡云剥啄到云寮,始知春风属此老;

忆昔代匮持钧衡,红尘瘦马太忙生;

自从得请归吾里,常与鹿豕为群行;

有时片月随杖屦,飘飘洒洒欲仙去;

去寻杖锡四明中,听取怡云末后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