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华峰头冰玉沼。开花十丈干云杪。风散天香闻四表。知多少。亭亭碧叶何曾老。
试问霏烟登鸟道。丹崖步步祥光绕。折得一枝归月峤。蓬莱岛。霞裾侍女争言好。
【诗句释义】
太华峰头冰玉沼:在太华山的山巅,有一片像冰一样洁白如玉、形状像大池塘的水洼。
开花十丈干云杪:花开得非常茂盛,高高的枝头直伸到云端之上。
风散天香闻四表:风吹过,花香四溢,传遍四方。
亭亭碧叶何曾老:绿油油的叶子,挺拔秀丽,从来没有衰老的迹象。
试问霏烟登鸟道:试着去询问那飘浮的云雾,是否能够到达鸟飞的山路?
丹崖步步祥光绕:红崖石壁上,一道道吉祥的光环环绕着。
折得一枝归月峤:折下一枝桂花来装饰月宫。
蓬莱岛:即蓬莱仙岛。
霞裾侍女争言好:霞衣飘飘的侍女们争相赞美这美好的花朵。
【译文】
站在太华山顶峰,看那如冰玉般的水塘边,开满了十丈高,直插云霄的桂花树;微风吹过时,香气四溢,飘散到远方。
翠绿的树叶儿挺拔秀美,从未有一丝衰败的痕迹;我试着向那缥缈不定的云雾问道:能否登上通往仙岛的鸟道?
沿着红色的岩壁向上,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了吉祥之光上,我折下了一支桂花,准备带回月宫去。
那美丽的桂花就像仙境中的仙子,让人忍不住赞叹;那些身披霞衣的侍女们纷纷称赞这花儿多么美丽。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桂花的佳作。诗人通过对桂花的细致刻画,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
诗人将桂花比作“冰玉沼”,这是对桂花颜色和质地的一种夸张描绘,使得桂花更加美丽动人。接着,诗人又以“开花十丈干云杪”来形容桂花的高耸入云之姿,形象地描绘出桂花的壮观景象。
诗人通过“风散天香闻四表”、“亭亭碧叶何曾老”等句子,描绘了桂花散发出的香气以及其翠绿的枝叶始终保持青春状态的美好画面。这些细节描写,使得整首诗的画面感十分强烈。
诗人还通过“试问霏烟登鸟道”一句,巧妙地引入了一种神秘的氛围。这里的“霏烟”可以理解为飘渺的雾气,而“登鸟道”则暗示了攀登山峰的意境。这种写法既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又为后续的情节铺垫了基础。
诗人以“折得一枝归月峤”作为结尾,巧妙地将桂花与月宫联系起来,使得整首诗的主题更加明确。同时,这句诗也寓意着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追求理想境界的精神风貌。
这首诗以其生动的画面感和丰富的情感内涵,展现了一个美好而充满诗意的世界。它不仅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更启发人们去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