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尽轻寒不自禁,新愁唯向静中深。
寻常曾入三更梦,咫尺空论万里心。
人去凤帏云漠漠,雁回珠箔日沈沈。
春风洞口花长在,只许刘郎一度寻。

销尽轻寒不自禁,“新愁唯向静中深”

寻常曾入三更梦,“咫尺空论万里心”

人去凤帏云漠漠,“人去凤帏云漠漠”,雁回珠箔日沈沈,“雁回珠箔日沈沈”

春风洞口花长在,“春风洞口花长在”,只许刘郎一度寻,“只许刘郎一度寻”

诗词解析:

  1. 新愁唯向静中深
  • “销尽轻寒不自禁”描绘了诗人面对寒冷天气无法抑制的寂寞和孤独。这里的“销尽”意味着寒气似乎已完全驱散,但内心仍感到空虚和寒冷。
  • “新愁唯向静中深”反映了诗人在宁静时刻更加深刻地体验着忧愁的深度。在寂静之中,新的忧愁显得尤为突出,让人难以摆脱。
  • 关键词:“轻寒”、“新愁”、“静中”,这三个字共同营造了一种环境氛围,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冷清。
  •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销尽”(消除)和“唯向”(仅指向或只存在于)两个动作,传达出一种情感上的无奈与坚持。在宁静的环境中,新愁显得更为深沉,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心理体验。
  1. 寻常曾入三更梦
  • “人去凤帏云漠漠”形容的是诗人离开后,家中环境变得空旷而冷清。这里的“凤帏”通常指的是古代女子的卧室,象征着家的温暖和亲密无间。
  • “咫尺空论万里心”则表达了诗人虽身处远方,却依然牵挂着家人的心。虽然物理上距离遥远,但情感上却能感同身受,如同近在咫尺一般。
  • 关键词:“寻常”、“三更梦”、“人去”、“咫尺空论万里心”,这些词语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思念的场景,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家的深切怀念。
  • 赏析:通过对比“寻常”和“三更梦”,诗人强调了自己与家人的距离感,以及即便在梦境中也无法真正融入家庭的现实。这种对比强化了诗人对家的思念,也展示了他与家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1. 人去凤帏云漠漠
  • 这个句子描述了诗人离开后,家中的环境和氛围发生了显著改变。原本温馨熟悉的空间因为诗人的缺席而显得空旷和冷清。
  • “人去”意味着诗人已经不在,这种空缺感让整个家都显得格外寂寥。
  • 关键词:“人去”、“凤帏”、“云漠漠”,这三个词共同营造出一种失落和寂寞的氛围。诗人的缺席使得这个家失去了往日的温暖和活力。
  • 赏析:此句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描述,更是对诗人情感状态的一种映射。诗人的离开让他无法再享受家的温暖,这种变化深深触动了他的心灵。
  1. 人去凤帏云漠漠
  • 当诗人离开时,家中的一切仿佛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他的离去。
  • “风帏”在这里指的是窗帘或者帷帐,是中国古代室内常见的布幕。
  • “云漠漠”则形容的是窗帘因长时间未见阳光而变得灰暗、模糊,象征着诗人与家的分离带来的阴霾。
  • 关键词:“人去”、“凤帏”、“云漠漠”,这几个词汇共同营造出一幅诗人离开后,家变得冷清和忧郁的画面。
  • 赏析: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离开后的家庭变化,还表达了他对这种变化的无奈和悲伤。这种情感的变化是诗人离开后最直接的反应,也是他对家的情感依赖的具体体现。
  1. 只许刘郎一度寻
  • “雁回珠箔日沈沈”中的“珠箔”通常指代窗户上的珠帘,它在这里可能是用来阻挡夕阳的光线,以保护房间内的物品不被晒伤。
  • “春”字在这里可能是用来形容季节变换给人们带来的新鲜感或者是某种情感上的更新。
  • 关键词:“刘郎”、“一度寻”、“珠箔”、“春”,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的景象,同时也隐喻着时间流逝和生活的循环。
  • 赏析:“只许”这个词强调了这种寻找是一种奢望,可能是因为距离、时间或其他原因的限制。而“刘郎”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位才子,此处可能用来象征寻求者的身份或期望。

诗句赏析:

整首诗深情而婉转,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思妇的内心世界。从“新愁”的深沉到“人去”的孤寂,再到“只许刘郎一度寻”的无奈,每一联都如画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尤其是结尾两句,既展现了诗人对家的深切思念,又透露出一种无法逾越的距离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