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鸠妇不停鸣,远岫云归喜得晴。
水拍秧田钗股细,风吹麦陇浪纹轻。
天应怜我倦行役,山亦多情互送迎。
三十六峰如好客,相逢便觉眼增明。
黄山喜晴即事
春天鸠鸟啼鸣不停 ,远山云雾归去 晴光明媚。
水拍秧田细如发丝 ,风吹麦陇波浪轻。
天应怜我疲倦行役 ,山亦多情互送迎。
三十六峰如同好客 ,相逢便觉眼增明。
注释与赏析:
- 一春鸠妇不停鸣:描述春天里,鸠鸟的叫声此起彼伏,持续不断。在古代诗歌中,鸟类的鸣叫声常被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和自然界的生机。
- 远岫云归喜得晴:指远处的山峰在阳光的照射下云雾渐渐散去,迎来了晴朗的天气。这里通过“远岫”和“喜得晴”两个词组描绘了一幅山景变化的画面。
- 水拍秧田钗股细:形容微风拂过稻田,水声轻轻拍打着秧苗,仿佛是女性的秀发在水中轻轻摆动,形象生动。
- 风吹麦陇浪纹轻:风掠过麦田,麦秆上的波浪纹理轻轻摇曳,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 天应怜我倦行役:诗人自喻为疲惫的行者,希望得到上天的怜悯与照顾。这种表达方式既显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体现了其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 山亦多情互送迎:山峦似乎也有情感,它们互相欢迎和送别,象征着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三十六峰如好客:用三十六座山峰来比喻山的友好和热情好客,暗示这些山峰像对待客人一样欢迎诗人的到来。
- 相逢便觉眼增明:当诗人与山峦相遇时,他感觉眼前的景物变得更加明亮,这可能是因为山的美景让他感到愉悦和惊喜。
译文:
春天里,鸠鸟的叫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远处的山峰在阳光的照耀下云雾渐渐散去,迎来了晴朗的天气。水拍秧田细如发丝,风吹麦陇波浪轻。天应怜我疲倦行役,山亦多情互送迎。三十六峰如同好客,相逢便觉眼增明。
鉴赏讨论:
这首诗通过描绘黄山的自然景观和季节更替带来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诗中使用了许多富有诗意的语言和意象,如“鸠妇不停鸣”、“远岫云归”、“水拍秧田”等,都生动地描绘出画面,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景色之中。此外,诗人还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景物赋予了情感,如“山亦多情互送迎”,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也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探讨,它启示我们应当珍惜眼前的美好,感恩大自然的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