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触少陵机,茅居峙竹扉。
安时贫亦乐,闻道咏而归。
凫鹤从长短,鸢鱼自跃飞。
吾犹臧谷耳,夷蹠是耶非。
【注释】
①顺适堂:作者自号。②机,比喻文章的笔法。③茅居峙竹扉:茅屋高悬竹门。④安时贫亦乐:指安贫乐道。⑤闻道咏而归:《论语》“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后以“闻道”指读书,此处指听到好的文章。⑥凫(fú)鹤:凫和鹤都是水鸟,此处借指隐居生活。⑦鸢(yuān)鱼:《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此处用其寓言来比喻作者自己。⑧臧谷(zāng gǔ):春秋时鲁国隐士,字孟夷,因隐居不仕,故称“臧谷”。⑨夷蹠(chí):传说中战国时的大盗,名跖。⑩是耶非:这是真,还是假?“耶”通“耶”,疑问代词。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隐居于山阴兰亭时写的一首山水田园诗,全诗以“顺适堂”为题,抒发了作者淡泊功名、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理想。
首联写隐者的居处。“茅庐”“竹扉”,点出隐居之所。“峙”字写出茅屋之高峻,“长”字写出竹篱之修长,“短”字写出竹篱之矮小,与下文的“鸢飞”、“鱼跃”相呼应,构成一组富有对比的画面,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颔联写隐者的生活情趣。“安时贫亦乐”,“安时”,指安于贫贱;“贫亦乐”,意即即使生活贫困也感到快乐。两句一气呵成,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态度表达得十分明确。“闻道咏而归”,表明隐者不仅安贫乐道而且心旷神怡,从书中悟道,从诗中得到乐趣,因此他乐于回到这样的生活中去。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以及从中得到的心灵的愉悦感。
颈联写隐者的生活情态。“凫”“鹤”皆水鸟,“从”字表明它们跟随诗人左右。“鸢”“鱼”均水禽,“自跃飞”表明它们在水草间自由自在地翱翔跳跃。两句通过“凫”“鹤”“鸢”“鱼”“自”“从”“跃飞”六个动作的描写,形象地勾画出一幅宁静优美的山水画卷。诗人运用拟人和动静结合的手法,赋予这些平常的景物以人的性情和动作,使它们具有了生命活力,从而更加生动逼真,充满诗意。
尾联写隐者的思想境界。“吾犹臧谷耳”,“臧谷”是春秋时的隐士,“耳”是代词,指我。诗人自比臧谷,意即我甘愿做隐士。“是耶非”表示诗人对于是否为真正的大贤大哲持有怀疑态度。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是否真正达到隐逸境界的疑惑,又表现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看法,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情怀和对真理的追求。
此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构思巧妙,寓意含蓄。《文苑英华》说它“语虽清丽,意实幽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