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粟悬悬左角钟,几年镇压梵王宫。
要知八万四千所,元在寻常一念中。
佛现紫金归胜地,僧夸乌石坠虚空。
毫光起处无人见,明月堂前玉几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描述了阿育王寺的舍利塔。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粒粟悬悬左角钟:
- 粒粟:比喻微小的事物或事物本身很小。
- 左角钟:指佛教中的一种象征,代表佛法无边,可以镇压一切邪恶。
- 译文:小小的舍利石(舍利塔)悬挂在左角钟旁。
- 几年镇压梵王宫:
- 梵王:古印度神话中的主神毗湿奴,掌管天堂。
- 译文:几年来它一直镇压着梵天宫殿(阿育王寺)。
- 要知八万四千所:
- 八万四千:数字,表示很多,这里用来强调舍利塔的数量庞大。
- 译文:要知道这座舍利塔有八万四千座之多。
- 元在寻常一念中:
- 寻常:平常,普通。
- 译文:它存在于我们每一个平常的念头之中。
- 佛现紫金归胜地:
- 佛现:佛像出现。
- 紫金:佛教中的象征,代表佛法的力量。
- 译文:佛陀显现时,紫金回到了圣地。
- 僧夸乌石坠虚空:
- 僧:僧人。
- 乌石:黑色的石头,这里可能指的是某种特殊的石头。
- 译文:僧人称赞乌石坠落在虚空之中。
- 毫光起处无人见:
- 毫光:微光,这里形容光线很微弱。
- 译文:毫光(光芒)产生时,没有人能看见。
- 明月堂前玉几东:
- 明月堂:一个古老的建筑,与舍利塔相关。
- 玉几:珍贵的玉石制成的桌子,象征富贵和尊贵。
- 译文:明月堂前的玉桌(即玉几)向东摆放。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阿育王寺的舍利塔,传达了一种对宗教、信仰和历史的感慨。诗中通过夸张和隐喻的手法,展现了舍利塔的巨大和神圣,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历史遗迹的敬畏和珍惜。通过对舍利塔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佛法的信仰和对过去的怀念。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充满了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