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俞荒址创毗耶,茂岭烟篁占一涯。
僧入定中观水月,客来空际辩天花。
宸章飞动凌奎彩,瀑溜清凉涨井华。
不省永和年景趣,饫闻虚座演三车。

【注释】

入天章道:进入天井山。天章,地名。

帝俞荒址:天子荒芜的遗址。俞,通“欤”。

毗耶:梵语,译为佛、佛陀。

茂岭烟篁:茂密的山林中缭绕的烟雾和竹子。

占一涯:占据一片土地。

僧入定中:僧人在修行时入定。

观水月:观照水中的月亮。

客来空际:客人来到空中。

辩天花:分辨天上的花(佛教中的六尘之一)。

宸章:帝王的文章,指诏书。

飞动凌奎彩:飞扬起来,高高飘向彩虹。

瀑溜清凉涨井华:瀑布流水清凉,上涨到井边,形容景色清丽。井华,井边之华,即井边的花草,泛指草木。

不省永和年景趣:不知道永和年间的美景情趣。

饫闻虚座演三车:尽情地听讲《道德经》中的三乘法(无为之术、因缘之教、果报之谈),不知疲倦。虚座,空着的座位。饫闻,尽兴地听讲。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天井山时写的一篇游记。全诗以记游为纲,按游踪展开,先写入山后,再写入定中,然后依次写观水月、辩天花、听讲《道德经》等情事;语言明白晓畅,有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前两句点明游踪,后四句描绘景物。

首句写入山。”帝俞荒址”,表明是皇帝的荒废之地,”毗耶”,梵语译作佛、佛陀,是印度佛教对古印度国名的音译。这里借代指天井山,”茂岭烟篁占一涯”,则说明是沿着茂密的山岭走进烟霭笼罩的竹林之中,占据了一方土地。这两句写初入山境的感受。后两句写入定中。”僧入定中观水月”,是指僧人在修行时,心境宁静,如同观赏水中映现的月亮一样。”客来空际辩天花”,则是说游客来到天空的云际之上,分辨出天上的花。”宸章飞动凌奎彩,瀑溜清凉涨井华”,宸指的是天子的文采,奎是北斗星,井华即井边的花草等草木。这两句描绘的是诗人在山中所见的自然景观,也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和谐,同时暗示了作者对于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中间四句描绘景物。第三句”僧入定中观水月”,”观水月”是禅宗修行中的一个阶段,意味着已经达到了心静如水的禅定境界。”客来空际辩天花”这句则描绘了诗人与来访的客人在虚空中交谈的情景。”宸章飞动凌奎彩”,是指天子的文采如同飞翔一般,高高升上天空中的彩虹之上。”瀑溜清凉涨井华”,则是形容瀑布流淌的声音和清凉的感觉,以及它上涨到井边的景色。这些句子都描绘了诗人在山中所看到的自然景观,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情感变化。

最后两句写听讲《道德经》的感受。”不省永和年景趣”,表示作者并没有意识到永和年间的美景和情趣。”饫闻虚座演三车”,则是说尽情地听讲《道德经》中的三乘法,不知道疲倦。”虚座”是指空着的座位,”演三车”则是指讲解《道德经》中的三种不同的解释方式,即无为之术、因缘之教和果报之谈。这两句描绘的是作者在山上听讲《道德经》时的心情和感受。

整首诗以记游为纲,按照游踪展开叙述,描绘了诗人在天井山中所见的景色、所感受到的情感以及他所经历的事情,语言简洁明了,富有诗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