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携瘦竹身长隐,忽引文藤令颇严。
闻道将军如郤縠,不妨幕府有陶潜。
江当阔处水新涨,春到极头花倍添。
未有羽书吟自好,全提白下入诗奁。

【注释】

每携:每次带着。文藤:即文竹,是一种植物名。郤縠:晋朝人,字子玉,曾任司马,以清贫著称。陶潜:即陶渊明,字元亮,东晋诗人,以高洁著称。全提:全部提起。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潘德久的赠言诗。潘德久为唐玄宗天宝年间著名的隐士诗人,与李白交游甚笃。李白曾写《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一诗,有”醉眠秋共被,行歌昼同车”之句,可见两人友情之深厚。此诗首联两句,写潘德久常带文竹、文藤,在山中隐居。颈联写潘德久虽为将军,但生活却如陶渊明那样简朴;尾联写他即将出山入仕,仍不改其志向。

首联两句写潘德久常带文竹、文藤,在山中隐居。文竹又称“文竹”,是一种植物,茎细长,叶披针形,翠绿而有光泽,古人常把它作为文人雅士的玩赏之物。文藤则是一种攀缘植物,叶子狭长,四季常青;根可入药,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本草纲目》载:“文藤,一名文竹,一名龙节,生江南山谷阴处。春月采根用。”潘德久常带它去山中隐居,可见其志趣高雅。这两句写潘德久常常带着文竹、文藤在山中隐居。

颔联写潘德久虽为将军,但生活却如陶渊明那样简朴。古代称陶渊明为“五柳先生”,他经常以五柳来作伴,因此后人便把隐逸者比作“五柳先生”。这里借喻潘德久的生活。

颈联写潘德久虽为将军,但生活却如陶渊明那样简朴。古代称陶渊明为“五柳先生”,他经常以五柳来作伴,因此后人便把隐逸者比作“五柳先生”。这里借喻潘德久的生活。

尾联写他即将出山入仕,仍不改其志向。

末联写他即将出山入仕,仍不改其志向。

这首诗首联两句写潘德久常带文竹、文藤,在山中隐居。颈联写潘德久虽是将军,但生活却像陶渊明一样简朴。尾联写他将要出山做官,仍然保持自己的志向。整首诗语言平易而情致深远,对潘德久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给予高度赞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