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方拥崇冈,昔也重嶙峋。
自我护樵牧,林光稍敷纷。
与菊明疏秋,堕桃照秾春。
本求平野立,八荒辩燕秦。
终限分寸珠,僧磬通比邻。
面墙虽养蒙,意生岂名身。
【注释】
改东门出:从东门出去。
二首:两首。
左方:左边。
拥崇冈:山势高峻。
重嶙峋:形容山峰重叠,峥嵘险峻。
自我护樵牧,林光稍敷纷:我自保山林,使草木生长。
与菊明疏秋,堕桃照秾春:菊花在秋天盛开时更显得清丽淡雅,桃花在春天开放时更显得娇艳多姿。
本求平野立,八荒辩燕秦:原意是希望有广阔的田野可以立身,但如今却只局限于一隅之地。
终限分寸珠,僧磬通比邻:终其一生也只能得到一粒小小的珍珠,连和尚敲的钟声都能听见。
面墙虽养蒙,意生岂名身:面对墙壁虽然能养眼,但内心却不满足,追求的是更高境界。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作者以东门的景色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抒发自己对人生、对理想的追求和渴望,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之志。
前四句写东门的自然风光。首句“左方拥崇冈”,点明方位;二句“昔也重嶙峋”,回顾往昔;三句“我自护樵牧”,写自己保护山林,使草木生长;四句“林光稍敷纷”,描述树林中光影交织的美丽景象,表现出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喜爱。这四句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美丽的氛围,为后文的抒情作铺垫。
五至七句通过对比的方式,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看法。五句“与菊明疏秋”,写菊花在秋天盛开时更显得清丽淡雅;六句“堕桃照秾春”,写桃花在春天开放时更显得娇艳多姿;两句诗既赞美了自然的美,又暗示了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七句“本求平野立”,原意是希望能有一个广阔的田野可以立足;然而“八荒辩燕秦”,却发现自己只能在狭小的一隅之地,表达了作者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最后两句“终限分寸珠,僧磬通比邻”则进一步展现了作者对名利的淡泊之情。作者认为,自己终其一生也只能得到一粒小小的珍珠,连和尚敲的钟声都能听见,可见功名利禄的诱惑有多么巨大。而面对这样的诱惑,作者却能够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不被名利所困扰,这种淡泊名利的精神令人敬佩。
整首诗通过对东门景色的描绘和对名利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对理想的追求和渴望,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之志。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