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水渌犹浅,春芹叶始敷。
旌旗久停住,衿佩俨相趍。
庾亮亲临学,哀公不诟儒。
兹为表则地,风教自王都。

【注释】

泮:水名,古时设在学宫前的水沟,因名泮宫。

渌:清澈见底的样子。

敷:生长、发展的意思。

衿佩:衣襟上的系饰。

庾亮:字世询,晋代政治家。他曾任镇西将军,都督荆、益二州等职。临死时告诫子孙:“吾若不克负荷,当以家累相付。”

哀公:即孔子。

兹:这。

表:表率,典范。

王都:指京城洛阳。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古代洛阳国子监(国子学)的情况。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其教育制度对后代影响很大。

首句写春水初涨,泮水清澈,春芹叶儿刚刚长出。泮水是国子监的所在,春天泮水上涨,意味着新学期的开始。“渌犹浅”写出了春水的清浅,也反映出学生的稚嫩,因为春天万物开始生长,学生尚处在成长的阶段。而“春芹叶始敷”,则是用“春芹初生”比喻学子们刚入学,如同春芹初露尖头,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次句写学生仪容整齐,举止文雅。“旌旗久停住”,说明校门已关闭,学生们已经进到校园。“衿佩俨相趍”,则写出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秩序井然地进入校园,体现了良好的学风。

第三句描绘了学校中的场景。庾亮亲临国子监进行视察,他对学子们寄予了厚望,希望他们能成为栋梁之才。而哀公不诟儒,则表明了当时社会对儒学的重视,以及人们对学者的尊重。

末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教育的重要作用。“兹为表则地,风教自王都”,意思是说国子监是国家的表率之地,从这里培养出来的人将成为国家的栋梁。这里的“表则地”指的是榜样之地,即学习的模范之地;“风教自王都”则指出了教育的深远影响,它不仅能改变一个人,还能影响整个社会。

这首诗通过对国子监的描述,展现了当时的教育状况,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风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