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暑肩暂息,初凉戒我行。
王村去城市,捷帆片时程。
到岸才咫尺,两君笑相迎。
回棹不自由,剧谈底里倾。
却泊红莲渚,支筇叩禅扃。
阛阓未有此,一见心眼清。
日暮山萧然,风来竹有声。
危亭仍解衣,坐久太清生。
携枕共席地,醉言强作醒。
蚊声喧不寐,谈馀已窗明。
他乡各蓬转,易散难合并。
共居虽一溪,相望南北城。
胜处偶同践,轻去宁无情。
殷勤拂素壁,留诗当题名。

【注释】

王村:地名,在今江苏无锡。

捷帆片时程:快船片刻就能到达。捷帆,快船。

剧谈:畅谈、高谈阔论。

支筇叩禅扃(jīng):支起拐杖叩击禅房的木锁。筇,一种轻便竹杖。禅扃,佛教禅宗寺院门上的木栓。

“危亭”四句:写夜宴后在寺中乘凉的情景。危亭,指临江的亭子。解衣,脱衣。坐久太清生,意为坐久了感觉清冷。

“他乡”二句:写离别时的感伤。他乡,外乡。蓬转,飘泊不定。

“共居”二句:写共处一溪两岸的情意,相望南北城,意思是虽然住得近,但只能遥遥相望。

“胜处”二句:写游览胜地时的心情。偶同践,偶尔共同游览。轻去,轻松地去。宁无情,难道没有情吗?

“殷勤”二句:写殷勤留诗题名。拂素壁,擦拭墙壁。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作者与友人过王村,到陈氏庵宿夜,然后游览胜地,最后分手而归。全诗以旅途为线索,描绘了一次难忘的夜游生活。

开头两句:“七月二十日,过王村几到岸,遇和中袭明舟回,相拉宿于陈氏庵中,蚊甚盛达旦不能寝。” 交代了出游的时间和经过,点出了此行的主要内容。“七月”,“王村”,说明时间是夏历七月;“几到岸”,“遇”、“回”,表明诗人在渡江的时候,遇到了友人;“陈氏庵”是此次夜游的地点,也是这次夜游活动的中心。这几句,从总体上介绍了这次夜游的概貌,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看到了当时的景象。

以下六句,都是写夜游的内容。“畏暑肩暂息,初凉戒我行。”“畏暑肩暂息”,是说因为天气热,所以暂时停下来休息一下。“初凉”句,则表明此时正是夏天开始变凉的时候。这句诗写出了诗人对气候变化的感受。“王村去城市”以下八句,是夜游的详细描写。“王村去城市”,“捷帆片时程”,是说从王村到城市只有片刻工夫;“到岸才咫尺”,“两君笑相迎”,“回棹不自由”三句,则是具体地描述了诗人夜游时所见到的景色和听到的声音。“却泊红莲渚”“支筇叩禅扃”等句,更是将夜游的所见所闻写得活灵活现,如在目前。

“阛阓未有此”,“一见心眼清”,两句是说夜游以后,心情变得十分宁静,好像耳目都得到了净化似的。“日暮山萧然”,“风来竹有声”两句,是写夜深人静以后,诗人在禅房中听到竹林发出沙沙的声音,感到十分幽静。“危亭仍解衣”,“坐久太清生”,两句则是说在寺庙里闲坐太久,感觉清凉,觉得有点醉了。“他乡各蓬转”,“易散难合并”,两句是说在外漂泊的人,容易离散而不能团聚。“共居虽一溪,相望南北城”,“胜处偶同践”三句,是说虽然住得近,但只能遥遥地相互观望,而且难得同时游览胜地。“轻去宁无情”,“殷勤拂素壁”,两句则是说即使离别,也还殷勤地留下诗篇。“他乡”、“他乡”,即指自己所处的地方。这里用一个“他”字,既表明了自己的客居身份,又表现了诗人对故乡之思。“易散难合并”,既是对自己在外漂泊的慨叹,又是对朋友之间离别的惋惜。这两句诗,深刻地表达了诗人那种既渴望团聚但又不得不分离的矛盾心理,从而使得这首诗的主题更加突出了。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清新流丽,充分体现了晚唐诗风的特色;结构紧凑严密而又错落有致,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