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振前文觉道孤,耻同流辈论荣枯。
动非仁义何如静,得见机关不似无。
孔孟也应轻管晏,皋夔未必失唐虞。
侯王重问吾何有,且自低心混世儒。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及译文,同时附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和赏析。

偶成
力振前文觉道孤,耻同流辈论荣枯。
动非仁义何如静,得见机关不似无。
孔孟也应轻管晏,皋夔未必失唐虞。
侯王重问吾何有,且自低心混世儒。

译文:

我独自创作诗歌,感到孤独,但内心并不感到孤单;因为我觉得,只要用心去感悟,就能找到自己的道路。我并不羡慕那些追随潮流的人,也不在乎他们是否谈论荣誉与衰败。在我看来,行动不一定都是仁义之举,而安静也不一定就是没有意义的行为。孔子、孟子等人也应该轻视管仲、晏婴,皋陶、夔这样的人也未必就会失去他们的贤明时期。

注释:

  1. 力振:振奋,激发(自己)的力量。
  2. 前文:指前人的著作或思想。
  3. :这里指儒家之道。
  4. 荣枯:指荣耀与衰落、兴盛与没落。
  5. 动非:并非。
  6. 孔孟:指孔子和孟子,儒家的代表人物。
  7. 管晏:管仲和晏婴,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以节俭著称。
  8. 皋夔:皋陶和夔龙,传说中上古时期的贤臣。
  9. 唐虞:古代传说中的两个帝王,分别代表夏朝和商朝。
  10. 侯王:指诸侯王公贵族。
  11. 吾何有:我有什么?表示谦虚自谦的态度。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文学创作中的独特感受和思考。诗人在创作过程中感到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但他并不因此而沮丧,而是更加专注于自己的艺术追求。他认为,行动并不总是仁义之举,而安静也不一定就没有意义。这表明诗人对于行为和状态的看法是多元和复杂的。

诗中还涉及到了对前人思想和成就的态度问题。诗人认为,即使像孔子和孟子这样的儒家大师,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不必过分崇拜。同样地,他也不认为管仲、晏婴、皋陶、夔龙这些人就一定失去了他们的贤明时期。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开放和包容的心态。

诗人以“侯王重问吾何有”结束,表明他并不关心外界的评价和认可,只是默默地坚持自己的创作。这里的“吾何有”是一种自我调侃和自我安慰的方式,显示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从容和淡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