逊国同来访圣谟,适观争国誓师徒。
耻生汤武干戈日,宁死唐虞揖让区。
大义充身安是饿,清魂有所未应无。
始终天地亡前后,名骨虽双此行孤。
首句“逊国同来访圣谟”,意为在国家衰微时,我和你一起来访圣明之策。逊国是指周朝的灭亡,这里指自己所处的国家。圣谟是指明智的策略,这里指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治国策略。
次句“适观争国誓师徒”,意为我看到了周朝诸侯为了争夺政权而发誓效忠的场景。争国是指争夺王位的战争,这里指诸侯之间的争斗。誓师是指诸侯宣誓忠于国家,这里的“师”是指军队。
第三句“耻生汤武干戈日”,意为我耻于生活在战争频发、用兵频繁的日子里。汤武是指商朝的两位君主汤王和武王,这里是以他们作为榜样,表示反对战争。
第四句“宁死唐虞揖让区”,意为宁愿死在这里,也不愿生活在像尧舜那样的礼让之风中。唐虞是指传说中的古代贤君尧和舜,这里是借用他们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念。
第五句“大义充身安是饿”,意为如果能够遵循大义,即使挨饿也不会感到羞耻。这里强调的是大义的重要性,即使生活中遇到困难也要坚持正确的原则。
第六句“清魂有所未应无”,意为我的灵魂清明,虽然面临困境,但不会动摇。这里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情操。
第七句“始终天地亡前后”,意为无论是在国家的兴盛时期还是在国家的衰败时期,我都在坚守自己的理想。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忠诚。
第八句“名骨虽双此行孤”,意为虽然我的名声并不显赫,但这是我唯一一次为国家尽忠的行为。这里体现了诗人的谦逊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深深关怀。诗中的关键词“逊国”、“争国”、“汤武”、“唐虞”、“大义”、“清魂”、“始终”、“名骨”都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它们代表了诗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和现实意义,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