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黑文身志气豪,生擒六贼脱尘劳。
当年尚有弯弓手,射杀三尸入大罗。

【注释】:

陶弓:陶渊明,人称“五柳先生”。《晋书》记载:“陶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先生。……少学百家之语,居贫,不营生业。”后因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况。陶先生一生淡泊,不慕荣利,不与俗同。他弃官归隐田园,自称“五柳先生”,并自号“五柳先生”或“五柳居士”或“五柳隐居”。

六贼:指佛教所说的六对烦恼,即身见、边执、疑、贪欲、瞋恚和无明。

尘劳:尘,世俗的纷扰;劳,烦扰。尘劳指人世间的一切烦恼。

三尸:据《抱朴子·微旨》载:“天有三名,一曰大罪,二曰中罪,三日小罪。犯大罪者死,中罪者削去形体,小罪者使受役使。”三尸是古代迷信的说法,认为人身中有三颗鬼火般的寄生虫,能作祟害人。

射杀三尸入大罗(神仙境界):道教传说中,人的魂魄有三尸神,常在人体中作祟。当修行者心无杂念,精气凝聚到一定程度时,就能用符咒将三尸神射杀,从而获得升仙之道。大罗天是天的最高层次,为道教所崇奉的仙界。

【赏析】:

这首七绝,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咏怀诗。全诗以简洁的笔法,刻画了陶渊明弃文就道、归隐田园的情怀,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精神的赞美。

首句“青黑文身志气豪”,开篇便点出了主人公的身份——陶渊明。他虽然曾经是一名弯弓射箭的武官,但最终却选择了归隐山林,过起了淡泊名利的生活。这里的“文身”二字,既是指他的纹身艺术,也隐喻了他的性格特征——豪放不羁;而“文身”二字的选用,又恰好体现了陶渊明那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人格魅力。

颔联两句“生擒六贼脱尘劳,当年尚有弯弓手,射杀三尸入大罗”,则是对陶渊明弃文就道、归隐田园的进一步描绘。在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两个典故来表达这一主题。一是“生擒六贼”,指的是他曾经战胜了社会上的种种诱惑和诱惑;二是“射杀三尸”,则暗喻了他修炼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这两句诗不仅形象地勾勒出了陶渊明那豪放的性格特征和高尚的精神境界,而且也揭示了他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

尾联两句“陶弓手弃役入道,射杀三尸入大罗”,则是对全诗主题的总结与升华。在这里,诗人以陶渊明的名字作为整首诗的中心意象,通过对其生平经历的回忆与描绘,表达了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敬仰之情。同时,这也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哲理性和启示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