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了不行乾智慧,千崖万壑涉程途。
多少老儒学周易,岂知太极归无极。
忘形便欲任天真,只恐春归草无力。
明教专门事灭魔,七时功德便如何。
不知清净光明意,面色痿黄空自磨。
胡氏阳山一果祖,九返庄严皆妄语。
手执金环运三车,阿谁飞上金天去。
更有持斋四果徒,九曲江头下铁符。
乳香烧尽难成佛,精血元阳搬运枯。
三千六百旁门术,开顶缩龟习定息。
存想丹田炼五芽,吐故纳新虚贵力。
礼塔焚香诵藏经,更能拜斗与瞻星。
吞符饮水专持咒,恁地如何得道成。
注想按摩八段锦,嘻呵六字拘兴寝。
若要还精补脑时,除非一盏醍醐饮。
双眼遥思运顶门,戏言日月照昆仑。
那堪又见圆光现,便指天尊与世尊。
眼本无光人妄想,耳本无声那得响。
上有大渊下泓池,妄指中黄忍肚饥。

【译文】

悟道之人不再追求名利,千岩万壑都是修行的路程。许多老儒学易经的人,怎知太极归于无极之道。忘却形体便欲任性任真,只怕春天离去草已无力。佛教专门事灭魔业,七时功德如何完成。不知清净光明之意义,面色痿黄空自消磨。胡氏阳山一祖师,九返庄严皆为妄语。手执金环运三车,阿谁飞上金天去。更有持斋四果徒,九曲江头下铁符。乳香烧尽难成佛,精血元阳搬运枯。三千六百旁门术,开顶缩龟习定息。存想丹田炼五芽,吐故纳新虚贵力。礼塔焚香诵藏经,更能拜斗与瞻星。吞符饮水专持咒,恁地如何得道成。注想按摩八段锦,嘻呵六字拘兴寝。若要还精补脑时,除非一盏醍醐饮。双眼遥思运顶门,戏言日月照昆仑。那堪又见圆光现,便指天尊与世尊。眼本无光人妄想,耳本无声那得响。上有大渊下泓池,妄指中黄忍肚饥。

【赏析】

这首偈语以“禅”为主题,是一首富有哲理的禅宗公案诗,其内容主要讲述的是禅宗的修证方法、修证境界以及修证中的顿悟和渐悟。

首句“悟了不行乾智慧”,是说在悟道后,不追求名利,不追求外在的智慧,而应专注于内心的修为。“千崖万壑涉程途”,是说修行的道路虽然坎坷,但是却充满了无尽的风景和乐趣。“多少老儒学周易”,是说有许多老学者都致力于研究周易,但是真正的领悟却需要更高的境界。“岂知太极归无极”,是说只有达到无极的境界,才能真正理解太极的本质。

第二句“忘形便欲任天真”,是说当一个人忘记了所有的形相,只剩下一颗天真的心灵时,才能真正的自由自在。“只恐春归草无力”,是说一旦失去了生机,那么即使是春天的到来也显得无力。“明教专门事灭魔,七时功德便如何”,是说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功德,那么最终只会成为魔的帮凶。“不知清净光明意,面色痿黄空自磨”,是说如果不能明白清净和光明的意义,那么即使努力修炼,也只是枉费力气。

第三句“胡氏阳山一果祖”,是说胡氏阳山有一位伟大的祖师,他的成就无人能够超越。“九返庄严皆妄语”,是说他的修行虽然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但是却被误解为虚伪的行为。“手执金环运三车”,是说他的手中有一根金环,可以操纵三辆车。“阿谁飞上金天去”,是说他的修为已经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步。

第四句“更有持斋四果徒”,是说还有许多弟子持斋修行,以求得四果的功德。“九曲江头下铁符”,是说这些弟子在九曲江头留下了他们的铁符作为标记。“乳香烧尽难成佛”,是说即使他们烧掉了所有的乳香,也很难成就佛果。“精血元阳搬运枯”,是说他们的精血和元阳都被消耗殆尽,只剩下疲惫的身体。

第五句“三千六百旁门术”,是说有很多旁门左道的修炼方法。“开顶缩龟习定息”,是说有些修炼者通过闭目养神来修炼。“存想丹田炼五芽”,是说有些人通过想象自己的丹田中有五颗不同的种子来修炼。“吐故纳新虚贵力”,是说有些人通过吐故纳新的方式来修炼身体的力量。

第六句“礼塔焚香诵藏经”,是说有些人在寺庙里焚香诵读藏经来修炼心性。“更能拜斗与瞻星”,是说有些人不仅拜斗还抬头看星星来进行修炼。“吞符饮水专持咒”,是说有些人通过吞符喝水来持咒修行。“恁地如何得道成”,是说这些人到底能否得到佛法的成就是未知的。

第七句“注想按摩八段锦”,是说有些人通过注想、按摩和八段锦的方式来锻炼身体。“嘻呵六字拘兴寝”,是说有些人通过嬉笑怒骂的方式来让身心放松。“若要还精补脑时”,是说有些人认为通过还精补脑的方式来获得智慧和力量是必要的。“除非一盏醍醐饮”,是说如果没有醍醐这种圣药的帮助,很难得到真正的智慧。

第八句“双眼遥思运顶门”,是说有些人通过眼神传达的方式来进行修炼。“戏言日月照昆仑”,是说有些人通过开玩笑的方式来让心灵得到净化。“那堪又见圆光现”,是说有些人看到圆形的光出现了,感到非常惊讶。“便指天尊与世尊”,是说有些人甚至能指着天尊和世尊来表达他们的信仰和敬仰。

第九句“眼本无光人妄想”,是说有些人认为自己的眼睛没有光泽是因为心中有过多的妄想。“耳本无声哪得响”,是说有些人认为自己的耳朵没有声音是因为心中没有太多的杂音。“上有大渊下泓池”,是说有些人认为自己的思想深邃如渊,而内心却像泓水一样清澈。“妄指中黄忍肚饥”,是说有些人将自己的内心比作饥饿的肚子,而实际上他们的内心却是充实的。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禅宗的修炼方法和境界追求,让人对禅宗的教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