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明珠光烁烁,照破三千大千国。
观音菩萨正定心,释迦如来大圆觉。
或如春色媚山河,或似秋光爽岩壑。
亦名九转大还丹,谓之长生不死药。
步步华严妙宫殿,重重弥勒宝楼阁。
墙壁瓦砾相浑融,水鸟树林共寥廓。
缺唇石女驾土牛,跛脚木人骑纸鹤。
三业三毒云去来,六根六尘月绰约。
所以然者本体空,谁言何似当初莫。
此珠价大实难酬,不许巧锥妄穿凿。
若要秘密大总持,只于寂灭中摸索。
几多衲子听蛰雷,几个道人藏尺蠖。
茫茫尽向珠外求,不知先天那一著。
何须重注脚注脚,也不恶好呵兄弟。
杜宇声随晓雨啼,海棠夜听东风落。
这是一首描写西林入室的歌,通过描绘各种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佛法修行的理解和感悟。
第一句“有一明珠光烁烁,照破三千大千国。”描述了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它的光芒足以照亮整个宇宙。这里的“明珠”象征着佛法中的“智慧”,而“三千大千国”则是指佛教所倡导的极乐世界。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法中智慧之光的赞美和向往。
第二句“观音菩萨正定心,释迦如来大圆觉。”则是说,观音菩萨正在以坚定的心念来引导众生走向解脱之道,而释迦牟尼佛已经达到了无上的智慧境界。这里强调了佛法中观音菩萨和佛祖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他们对众生的指引和教导。
第三句到第七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这些诗句分别描绘了春景、秋光、九转大还丹、长生不死药、华严妙宫殿、弥勒宝楼阁等自然元素。通过这些自然景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佛法中的自然法则和生命本质的理解。
第八句“墙壁瓦砾相浑融,水鸟树林共寥廓。”则是对自然界中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性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教中“万法归一”的理念的认同。
第九句开始是对于佛法修行者的描述:“缺唇石女驾土牛,跛脚木人骑纸鹤。”这里描述的是一些修行者的形象,他们虽然有残缺或不足之处,但仍然坚持不懈地修行佛法。
第十句“三业三毒云去来,六根六尘月绰约。”则是对佛法修行过程中的苦难与烦恼进行了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行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挑战的认识和理解。
最后几句则是对修行者的劝诫:“所以然者本体空,谁言何似当初莫。”“此珠价大实难酬,不许巧锥妄穿凿。”“若要秘密大总持,只于寂灭中摸索。”这些诗句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行者应该保持空灵的心态,不要被世俗的名利所迷惑,而是要在内心深处寻找修行的道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修行者的描绘,展现了佛法中的宇宙观、人生观和修行观,传达了作者对于佛法的理解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