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泉何取台仪凤,事佛空教后作蛇。
狐穴蚁巢零落尽,却能留此梵王家。

【注释】

南朝:南陈、南梁。南朝故迹惟天禧凤凰台鹿苑寺郗氏窟为最久:南朝的遗迹中,以天禧年间所建的凤凰台和鹿苑寺郗氏石窟最为长久。南朝:南陈、南梁。南朝故迹惟天禧凤凰台鹿苑寺郗氏窟为最久:只有南陈天禧年间建造的凤凰台和南梁时建造的鹿苑寺郗氏石窟遗址最长久。有泉何取台仪凤,事佛空教后作蛇:有了泉水,何必要像凤凰一样筑起台来呢?佛教徒修习佛法也不过是后人的事,后来才出现“蛇”一类的佛教建筑。狐穴蚁巢零落尽,却能留此梵王家:狐狸挖洞蚂蚁筑巢的地方已经消失殆尽,然而这座石窟却能够保留下来,成为佛教圣地。

【赏析】

这是一首咏赞古代石窟寺的诗。诗人通过对石窟寺的描写,抒发了对历史的感慨之情。

前两句,诗人以反问的语气,赞美了石窟寺的久远。南朝天禧年间(公元427年)曾在此修建过凤凰台,而到了南陈天福年间(公元560年),又在此处修建了鹿苑寺郗氏石窟,至今仍然保存完好。诗人认为,有泉水的地方,就没有必要再修筑像凤凰一样的台子了;佛教徒修行佛法,也不一定要造出像蛇一样的佛塔。这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通过“有泉”和“事佛”两个对比鲜明的事例,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感悟。

第三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石窟寺的现状。虽然曾经有过狐穴蚁巢等自然现象,但它们已经不复存在了;如今,石窟寺依然屹立在人们的视野里,被世人所景仰。

诗人将视线拉回到石窟寺本身,指出它之所以能够历经沧桑而永葆青春,就在于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是一座佛教圣地,更是一座历史文化宝库,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瞻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