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元宵好,山房入定僧。
往来衣上月,明暗佛前灯。
实际徒劳说,空华讵可凭。
还教知此意,妙用一时兴。

【注释】

  1. 何处元宵好:指哪里的元宵节最好?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日,民间习俗为庆祝这个节日而燃烛放灯,人们互相拜会。
  2. 山房入定僧:在山房里打坐入定的僧人。入定,佛教用语,指静坐冥心,以期进入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
  3. 往来衣上月:形容僧人在修行时,衣裳上沾满了月亮。往来,这里指穿行、来往。
  4. 明暗佛前灯:指僧人在佛前点燃的灯火,明暗不定,忽明忽暗。
  5. 实际徒劳说:实际上没有什么用处或效果。实际,这里作动词用,意为“实际”。
  6. 空华讵可凭:空花终究不能依靠。空华,指虚无缥缈的事物。讵(ju)可以凭依。讵,副词,怎么;凭,依靠。
  7. 还教知此意:最后让我懂得这个道理。还,表示对前面事情的总结。教,这里是让我知道。
  8. 妙用一时兴:意思是说,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它能使人们在某个瞬间产生灵感和兴趣。
    【赏析】
    这首七绝诗,是诗人应友人之请,为友人的元宵节写的一首应景诗。全诗以元宵夜为背景,通过描写元宵节夜晚的景色和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修行、真理等深层次的思考和领悟。
    首句“何处元宵好?”直接点明了题目,同时也暗示了元宵节夜晚的美丽和宁静。这里的“何处”,既可以理解为某个具体的地方,也可以理解为泛指所有地方。因此,这一句既可以理解为诗人在询问自己对于元宵节的感受,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在向友人提问,表达对元宵节美景的赞叹。
    次句“山房入定僧。”进一步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景象。在这里,“山房”指的是一个安静的修行场所,“入定僧”则是指在那里打坐入定的僧人。这里的“入定”,既指僧人在进行冥想修习,也暗示了元宵节夜晚的宁静和祥和。
    接下来三句“往来衣上月,明暗佛前灯。”则是对元宵节夜晚景象的具体描写。“往来衣上月”,形象地描绘了明月从天而降,洒满大地的美景。而“明暗佛前灯”,则通过对比的方式,强调了元宵节夜晚的明亮与温馨。这里的“佛前灯”,既指佛像前的蜡烛,又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的光明。
    最后两句“实际徒劳说,空华讵可凭。”则是对整首诗主题的升华。在这里,“实际徒劳说”指的是对于修行、真理等事物的追求,可能只是徒劳无功。而“空华讵可凭”则表示,虽然有些事物看似虚无缥缈,但实际上并不能完全依赖于它们。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修行、真理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欣赏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