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都门道,光华辱宰卿。
丁宁话盐策,纤悉见民情。
一别惊时论,三年想颂声。
只今空老泪,难使浊河清。

【注解】

挽陈检正:即悼念陈检正是。陈检正,即陈襄,字述古,南宋人,历任太学教授、尚书右司郎中等职。

忆昔都门道:回想当年在京城做官时的道路。

光华辱宰卿:指曾经受到皇帝宠信,担任过地方官的荣耀。

丁宁话盐策:指曾与皇帝谈论国事和盐政问题。

纤悉见民情:细致地体察民间疾苦。

一别惊时论:指因自己的失言而使舆论哗然。

三年想颂声:指自己三年来一直渴望听到颂扬的赞誉之声。

只今空老泪:如今只能空流泪。

【译文】

回想当初在京城任官的日子,受皇帝宠爱担任地方官的荣耀。

你与我反复讨论国事和盐政问题,对民众疾苦也极为关注。

这次分别让舆论哗然,让人感到惊讶。

三年来我一直盼望着能听到对你的赞颂之声。

现在你已离世,我只能白白流泪。

【赏析】

陈襄是宋代著名的官员,曾任知州、侍郎等职。此诗是他在临别之际写给陈检正的。

首联“忆昔都门道,光华辱宰卿”,回忆当年在京做官时的荣耀。诗人回忆当时的情景,充满感激之情,因为那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时代。诗人以“忆昔”开头,既表现了对过去的回忆,又暗示了离别的无奈;“光华”二字,则突出了诗人当年的风光。

颔联“丁宁话盐策,纤悉见民情”,进一步回忆与陈检正共商国计民生的情况。这里,诗人把陈检正当作一个智者的形象,通过与他的交谈,了解到民间的实际情况,从而更好地为国家治理服务。这一部分表达了诗人对陈检正深深的怀念之情。

颈联“一别惊时论,三年想颂声”,写诗人因自己的失言而引起舆论的哗动,以及他三年来一直渴望听到对他表示赞赏的赞誉之声。这里,诗人把陈检正比作一个智慧的智者,通过与他的交流,诗人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更加努力地为国家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一部分表达了诗人对陈检正深深的敬仰之情。

尾联“只今空老泪,难使浊河清”,写诗人因陈检正去世而感到悲痛欲绝,感叹自己无法改变国家的困境。这一部分表达了诗人对陈检正深深的怀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回忆与陈检正共商国计民生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对陈检正深深怀念的情感。同时,它也展示了诗人在面对国家困境时的无奈和感慨,以及他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