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望推前辈,承爱赖女师。
闺门传懿范,汤沐盛恩私。
万里骖鸾去,千秋宰树悲。
自应铭妇德,谁与篆丰碑。
【注释】
雅望:高雅的声望。推前辈:推举前辈的人,这里指董安人。承爱赖女师:承蒙恩爱依靠的是贤德的女子。女师:指贤德女子。闺门:内室的门。传懿范:传承着美好的榜样。汤沐:帝王或高官的宅第周围为园林水泽之地,称为“汤沐”。私:赐给。万里骖鸾去:远走高飞,离开家乡去学道。骖鸾,驾着仙鹤飞翔。千秋宰树悲:在京城做官时因事被贬而悲伤。宰树,即“宰木”,指朝廷中的树木。自应铭妇德:应该用“妇德”来铭刻在心中。自应:应该,应当。谁与篆丰碑:谁来刻写这“丰碑”呢。篆,刻字。
【赏析】
《挽董安人二首》,此诗是杜甫悼念董姓贤德妇女的两首七律。《杜工部集》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当时杜甫在长安,而董氏则在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县)。董氏去世后,杜甫写了这两首七律,以表达对她的怀念之情。
第一首,开头两句,赞颂董氏是雅望和前辈所推崇、所仰慕的女性。“承爱赖女师”一句,则是说董氏的美德足以成为人们学习的典范。第三四句,写董氏在家乡的名声。她不仅在家庭中以良好的家风为人称道,而且在社会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第五六句,回忆她在京城任职时因遭谗言诽谤而遭到贬谪的情景。第七八句,表达诗人对董氏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她的追思之意。最后两句,表明诗人认为应该用“妇德”来铭记在心,而不是用文字来记述她的事迹。
开篇两句,再次赞颂董氏的德行和地位。“闺门传懿范”,说明她在家庭中也是一位贤德的女性。接下来的两句,写董氏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响。“汤沐盛恩私”,是指董氏曾受到皇帝的宠信和赏赐。然而,诗人却表示自己并不羡慕这样的权势和荣耀。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董氏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她一生的评价。他认为董氏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女性,不应该用文字来记载她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