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凌霜雪,浓翠异三湘。
疏影月移壁,寒声风满堂。
【注释】
潇潇:风吹竹叶的声音。凌:覆盖或越过。三湘:湖南一带,泛指湖南。疏影:疏朗的月影。寒声:冷风中的声响。满堂:整个厅堂。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竹子在诗人笔下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全诗写竹之“清”,竹之“劲”。
首联写竹之“清”。“潇潇”写出了风声,而风声又是从竹叶上传来,所以诗人用“凌”字来表达这一特点。“凌霜雪”写出了竹之“清”。“浓翠异三湘”则写出了竹之“劲”。“异”字是说这竹子与众不同,它不同于其他竹子的绿色,而是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颜色,这种颜色就是“浓翠”,也就是深绿。这种颜色又和“三湘”(即湖南一带)的竹子有所区别,所以说“异”。这里既突出了竹子的独特性,也表现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次联写竹之“劲”。竹子虽然生长在寒冷的地方,但是它却不畏严寒,不怕风雨,坚韧不拔,所以诗人用“疏影月移壁”来形容它。这里的“疏影”是指竹子的影子,而“月移壁”则是说月亮移动到了墙上,也就是说月光照亮了墙壁。这句诗既表现了竹子的挺拔,也表现了月光的明亮。同时,这也与前面的“凌霜雪”相呼应,进一步突出了竹子的坚韧不拔。
末联写竹之“清”。竹子虽然在寒冬中生长,但是它却能够发出清新的气息,所以诗人用“寒声风满堂”来形容它。这里的“寒声”就是指风吹竹叶的声音,而“风满堂”则是说风声传遍了整个厅堂。这句诗既表现了竹子的生命力,也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